第29章 江南图书院

“不用送去许昌!”孙策闻言心中一喜,笑道:“我正打算在江南开设书院,广纳人才,教导弟子,若能有蔡公著作,岂非可作为镇馆之宝?”

乔玄疑惑道:“书院?”

孙策便把江南人才稀少,常被中原人所笑,他打算仿照洛阳鸿都门那样建设学宫培养人才的计划大概说了一遍。

当然孙策资格不能建设宫殿,便改为学院,如今已经定了张家负责的秦淮学院,袁家也准备建学院,如果再能以蔡邕的名义建一个学院,也能吸引不少人才前来。

乔玄听罢双目发光,赞道:“将军此举可谓高瞻远瞩,待江南弟子学成出师,我江东岂非人才辈出,不下于中原名士?”

“不错!”孙策点头道,“以往大儒名士皆出于中原,我江南弟子向来被视为荒夷之辈,必须要作出改变了。”

乔玄抚须点头道:“将军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将来江南弟子,都要感念将军拓荒兴文之功。”

孙策心想这也是被逼无奈,江南在后世可是山青水秀,人才辈出的地方,甚至许多文学巨匠都出在南方,各种学派也是在江南百花齐放。

但这是经过无数次人口大迁徙才形成的,自己只是稍微早做了一些而已,但要真正见效,恐怕没有两三代人是无法真正发展起来的。

要知道文化的沉淀不像做生意那么简单,这是一种底蕴,和老酒一样,需要岁月的磨炼和沉淀。

做学问不像赚钱,一个合适的机会可能就会身价百万,所以暴发户常有,大儒学者却不常有。

孙策言道:“若是先生肯将蔡公所留书籍捐赠出来,我打算再建一座图书院,以蔡中郎命名,以收集刊印典籍为主,由先生主持运作,你看如何?”

乔玄一阵激动,却又皱眉道:“只怕老朽人微言轻,又没有多少交往,恐无法与其他两家书院竞争,反倒损了蔡公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