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革故鼎新

这一点崔琰感触最深,叹道:“袁本初用人任人唯亲,多疑好忌,又有逢纪、郭图交斗期间,田丰、沮授等名士皆被黜退,纵然门生故吏遍天下,也渐失众望,贤能隐退,人才埋没,实乃昏主也!”

孙策微微点头,叹道:“仅从江南调人确实并非长久之计,更何况南北相隔甚远,许多人水土不服,还是就近选拔为好。”

自古河北多少英雄豪杰,甚至有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说法,但偏偏在袁绍统治期间,除了河北四庭柱之外,似乎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武将,这确实和用人不当有关。

鲁肃言道:“仅凭选举远远不够,可于冀州再设招贤馆,广纳良才,人尽其能,方可补河北人才之不足。”

孙策言道:“除此之外,我打算举办一场文武大比,但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前来参与,人才多出于民间,而不仅仅是那些所谓名士的品评之人。”

汉代的察举制已经彻底烂了,只凭名士品评举荐,根本不靠谱,这是世家相互吹捧提携的一种手段,必须要打破这种格局。

诸葛亮等人纷纷点头,崔琰抚须道:“将军所言极是,韩非子曰: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若能广开纳举之门,以河北之广盛,必有人才选拔上来。”

他虽然是河北世家豪族的代表,深知此举对各族的冲击,但如果不改变思路,将来河北必会为其他外来者逐渐通知,他们的处境将更加危险。

虽说选拔人才不以名望为准则,但世家子弟自有传承,这点自信还是有的,那些只凭读了几本废旧典籍的寒门子弟,就想与世家争衡,实在是异想天开。

孙策见大家都无异议,点头道:“那就开设文、武、技三类,先发布榜文,三月之后举办。”

崔琰不解道:“方技之术,乃为贱业,招之何用?”

孙策笑道:“方技之中,医者、工匠皆于国有利,至于神仙之类的自然不在选拔之中,但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大展拳脚,若能造出新奇之物,无论于军、国、民有利者,我另有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