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 世上无难事

秦浩见赵擒龙额头冒汗,郑重请罪,心中微微点头,进一步提升对赵擒龙的评价。

此人果然有名将之姿。

知道轻重,进退。

平时面对群臣,谈笑不禁,性格大大咧咧。

但是能拎得清,知轻重。

对于这种真正,原则性的问题,绝不丝毫拖泥带水,不打丝毫折扣。

秦浩微微颔首,笑道:“本太孙说了,今日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只要不乱来,本太孙恕所有人无罪!”

“你刚刚的意见,属于正常表达意见,并无错处,何罪之有!”

“你们继续。

既然话题说开了,那就结果,一二三四,是非分明,文武、监督之间,不要再搞糊涂账!”

“是!”

秦家群臣躬身领命。

对于太孙殿下的心胸气度,很多人心底佩服。

这要是在大晋朝,都是晋帝说了算。晋帝绝不会让群臣,去讨论这种大计,更不会容许群臣争论不休。

……

许子明麾下,一名监督冷冰道:“赵擒龙,你说争霸天下,争的是兵精粮足,战场争锋。

我们监督一脉,不足与文武并列!

但是我问你,兵精粮足从哪里来?

战场争锋的胜利,又是从哪是来?

我们知道,秦王殿下中兴大晋之前,大晋军中吃空饷严重,一支兵马有六成实员,就算精兵!

五成实员,为常态!

两三成实员,屡见不鲜!

全国基层官兵,从来没有满饷一说。很多基层士卒,常年没有分文军饷,收入全靠敲诈勒索,抢劫百姓。

这样的军队,会有战斗力吗?

这样的兵马,能打胜仗吗?

没有监督,何来的兵精粮足?”

“至于战场争锋的胜利,与监督的关系,刚才已经说得够多了!

以韩信为例,若不是监督得力,韩信早已自立为王,成为一方军阀,与楚汉三足鼎立。

那样,根本不会有垓下之围,不会有项羽乌江自刎,更不会有汉高祖开国叙功!

决定战争胜败的,不仅要兵强马壮,兵精粮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