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破灭之令

“杀人不能制国,杀心反倒逼乱!”

他提笔批示:“接纳八家求庇者,设南郡避祸堂,由香妃统筹,设内吏管理!”

“供职堂扩编三倍,赈民司增拨十五位执令官,按边地六郡设下属机构!”

“允许各地士子自荐,入册登记,设候任籍!”

“凡登册三月无过者,赐低阶吏名,留职任用!”

“新增赈民条令第九条,‘凡边国流吏、士族、亡户、弃民,若自愿归秦,愿守法令者,不问其过往,只重其将来’!”

“落款,秦王府!”

赵应天站在一旁,看着主上用平静语气一笔笔写下这些政令,内心震撼。

这不是单纯的赈灾,也不是收编人手,而是换血,是夺魂。

他以法换忠,以令代恩,不动兵锋而下蛮夷之地,一纸政令取一国人心。

不是打,而是接。

不是征服,而是包容。

等南越自己乱到临界点,秦国甚至不需出兵,只需文吏一行,就能接下半个国土。

而天下其他十七国,若还不明白其中恐怖……

那就等着,下一个。

王已无力。

国即将破。

南越通江以南,至北岭三郡之间,原本是南越边防核心地带,此时却彻底变了天。

三郡主官无一赴任,原驻防部队在通江大营夜乱之后便自行解散,各地边寨、关隘、城防全数失控,地方士族、武人、豪强纷纷自立门户。

他们并没有公开反叛南越朝廷,只是都用一个理由搪塞下去—“郡主未到,职责未明,暂为守土!”

秦国赈民司趁势而入,在这三郡设置临时官署,设赈民站、设供职堂、设户籍所、设义仓粮棚,完全按照大秦新制推进。

赈民司的旗帜,不再低调。

一杆杆“赈”字军旗与秦家黑金双龙纹正式悬挂在每一个站口,来往百姓路过不再低头避让,反而主动靠近询问有没有可以登记的机会。

南越的疆土,在纸面上还存在,但人心早已消失。

而这种转变,不靠兵锋,不靠刀剑,只靠一个“归”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