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籍新民一经登记,即获新编户号,赈民司当日发粮,第三日发耕具,第五日进习堂,按统一课程读书、识律、背《大秦律序》,每日晨起高诵秦律。

七日之后入训营,分批练武、学操、识阵、授制式口令。

再十五日后,统一评定,能者入操阅营,不能者入屯所、义学、工坊、商号,皆由南属治理总署统一调配。

这是一整套系统,严丝合缝,没有缝隙。

它不是临时安置,而是彻底吸纳。

不仅吸纳人,还吸纳思想、语言、行为、信仰、价值观,吸纳整个旧国制度下残存的可控人口,将其洗净涤除,变成新制之民。

操阅营每日会在归籍村发布《行为评鉴》,表扬者记功,犯错者扣分。

供职堂每日评优,讲律堂评卷,赈民司按月奖惩,户册中枢据此决定谁能转正、谁需观察、谁需警告。

一切公开、透明,清清楚楚写在布告栏上,村民自己看,自己记,谁不努力,谁不守规矩,一眼便知。

而这一套制度,正在以青河为起点,向吴国腹地扩散。

王都虽怒,却无力。

他们尝试封锁消息,结果从南安传回的书信、讲义、口述、商单、粮票、文书,如春水入江,愈禁愈多。

他们命边军围封渡口,结果操阅营在青河另一侧巡逻保护百姓,反被百姓夹道欢迎,士兵动弹不得,只得仓皇退回。

他们派探子潜入归籍村制造混乱,结果第三日,探子被村民联手押至青河登录所,当堂认罪,自述来历。

登录所未作惩处,只发一纸通告:

“秦国治,不以血统为先!”

“悔罪者不究,弃恶者得录!”

“若能立志归正,亦可如人!”

这份通告一出,归籍村人心大振,青河关口申请归籍者三日激增两倍,甚至连吴国边军中也开始出现松动。

供职堂暗中记录,已有六十七名边防军私下递信求引,表示愿自弃旧军,入操阅营重新归附。

而这一切,香妃每日整理为十简,送至王都。

秦浩只写一语:“水至,无须开渠!”

“渠者,法也!”

“水能自流,法自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