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0章 不是王命

讲义册里,不用一句空话。

全是签名,按印,实笔,实言。

你看到不是律文的解释,而是一个个人的故事。

这些人是你身边的卖米的、磨刀的、书生、铁匠、逃兵、失婚妇人、落籍老头、曾犯过小错的少年。

他们都在讲,他们当初走进那间讲堂、拿起笔的那一刻,是怎么跟自己说的—“我再试一次!”

然后他们走下来了。

不是因为秦王给他们什么。

是因为制度没有嫌弃他们。

不赶他们,不羞辱他们,不设限他们,不做脸给他们看。

只是说:你想来,我们就让你来。

你能守,我们就让你留下。

你不能守,我们把你记档,三年内再回来也行,错了两次也不是死罪,你只要还有心,我们就在这里。

你再走也不是叛徒。

你回来,我们只问你一句:“你准备好了么?”

你若说是,那一纸新册、一个新名、一个新档就为你重开。

你低头写第一笔,秦制就把你写进去。

从此,你是你自己的人。

不是族的,不是祖宗的,不是王命的。

是你的。

这是法。

这是天下换姓的方式。

一纸纸,一字字,一个个名字地写进来,写成新的人,新的民,新的国。

没有锣鼓,没有战争。

只有写字的沙沙声,和那一声声按下去的手印。

他们按的是一个制度,也是一条命。

南属户册中枢南录署,日照偏西,署内灯未灭。

这是一处并不起眼的办公所,三进院,泥砖墙,瓦顶矮门,唯一显眼的是正堂之上那块黑底白字的牌匾—“归名录事”。

牌匾下,坐着三十六名吏员,日日三班轮替,处理的不是诉案、也不是赋税,而是所有归籍、归正、再归、借籍、缓转之人的“初名确认卷”。

这一份确认卷,是秦制最核心、最被百姓信服的一纸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