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个都说,你父亲与她们有情,说你母亲以势相逼,才使得苏建荣不得不应了这门亲事。”
当年容氏的长姊被那些女子的架势给惊到了,本以为他们容家的姑娘,因从来不读《女诫》《内训》而无闺阁之风。没曾想,那些所谓闺阁小姐反而做出如此出格之事。
在长姊被围之时,是苏建荣走出了书院大门,伸手将长姊拉出,护在身后。
“小姐,我连您姓甚名谁都不晓得,您怎能如此红口白牙说小生与你有情?”
其中一名小姐听后,忍不住取出帕子抹去眼角泪花:“苏公子,您忘了,前些时日,我所乘之马车受了惊吓,是您出手相救。那日雨大,也是您邀我共撑一伞。”
苏建荣闻言失笑,朝小姐作揖道:“不论车内是谁,遇见此等急情,小生怎能见死不救?那日雨大,小生只有一把雨伞,于是,才,”
苏建荣唉了一声,满脸无奈:“是小生的错,当初小生应该把伞送给小姐,便不会有今日这般误会。”
“苏公子,您与这位小姐是误会,可与我却不是误会。”
只听另一位小姐站了出来:“灯会那日,我与家人走散,是苏公子陪着我等候家人,护我周全。谁知数月过后,清明之日,我又与公子在歇脚亭中相遇,公子捡了我有意丢下的帕子,藏于袖中。难不成您忘了?”
谁知苏建荣一脸错愕之后,便大呼冤枉:“小姐,上元灯会时有发生女子孩童走失之事,就算不是小生遇见,换成旁人也定会如小生一般护您周全,此为人之常情。”
“至于清明一事,小生确实不记得有此事发生,只是小生确曾有拾遗之事,但每每都会将失物放置显眼之处,望失主得以寻见。小生断不会私自收藏失物,想必小姐是误会了。”
总之,看似一件件的荒唐之事,在苏建荣的义正言辞之下,全都化解为一桩桩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