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3600万《狄仁杰》!还没开打,《双

“如果收视率低了怎么办?也就是说,具体要怎么撤广告呢?”

“很简单,就是按照合同来具体操作,比如,如果你们选择提前支付,那么,播放之后不如预期,你们就主动申请撤销广告投放,我们就根据比例来进行退款。

如果选择分步支付,那么也可以选择之前支付的资金消耗光了,自然就撤掉广告了,也可以选择干脆早早撤销,那么,我们也给你们返款。”

“那要是收视率高了怎么加投呢?”

“这就要从一开始说了,每部电视剧在播出之前我们都会做一番分析,会分割出‘重点’的时间段,就是说,这些时间段的收视率可能会比其他时段高,而各位也可以在招商的时候,对这些高时段进行出价,当然是价高者得之。

如果在播出之后,收视率超出预期,特别是剧中高收视率时段更超出预期,那么,各位就可以选择加投,当然的,之前招商会高价标下的朋友,会有优先权。”

还真别说,这么一听确实是大家都不吃亏。

马寻的方案可以说相当的详细了,但,这里面还有许多的细节。

与会的可都是业内人士,一旦开始谈细节,大家都来了精神。

“那么,技术方面呢?”

“这个其实简单,我们电视台有能力全时段的实时监控剧集的收视率变化。”

“数据呢?这个数据就看电视台的吗?”

果然,能来参加会议的都不是等闲之辈,圈外人绝对不会问出这个问题的。

但,在这个圈子里,这个问题可太关键了。

“实时数据当然以我们电视台为主,而最终数据的依据,我们将会综合第三方的专业机构的数据,如果出入较大,广告费也会出现变更,具体的细节可以合同中体现。”

第三方的数据,这听上去好像不算什么大问题。

可现在我们国内电视的收视率市场,还真就是只认第三方数据。

首先,要明白收视率是什么

钱!

所以,不能由电视台自己来定收视率,因为没准你们作假呢。

可是,第三方就值得完全信任吗?或者,凭什么第三方来做?

就好像那个所谓央视索福瑞,挂着个央视的名头,可那真的就是央视吗?

不就是一个国外的公司嘛。

为什么不找其他的机构?

于是,这里面还涉及到了权力。

总之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

马寻回答了一部分,而剩下的一部分,就是那句‘合同细节’了。

我们可以谈嘛。

但实际上,从技术的角度来说,电视台自己是可以轻易的监控实时收视率数据的。

这个技术真的是一点儿都不难,甚至多年后,网络跟电视台打通了,网友都可以去一些做数据监控的网站看实时收视率变化。

马寻还关注过几个,做这种收视率实时数据直播的博主呢。

这类博主可轻松了,就是把某网站的数据拿过来,然后就会有很多粉丝盯着看,粉丝们很关心这些的嘛。

自家艺人在数据上表现的优秀不优秀,某某对家黑自担,那就用这些数据来反击,等等吧。

话说回来,马寻给出的这一套方案。

其实就是后来的方案。

十几年后,一部电视剧播出了,是火是凉,其实就看广告数量就能知道个大概。

有些个剧,吹的牛很大,可没播多久,广告跑的一个不剩。

那还有什么可说的,绝对凉了。

有的就反之,越播广告越多,特别是,正看到关键的时候,突然给你来一段广告。

最可气的是,有些广告还是剧中主角穿着戏装拍的,让观众一时间都很迷惑。

比如仙侠剧,几位仙尊正在斗法,突然间大家开始说起空调、洗面奶什么的啦。

闹心不闹心!

但,这个手法就是马寻刚刚所提到的,在开播前就分割出高收视时段。

这其实也不难,还不是剧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咱们重点抓高潮,这就应该是收视率高点嘛。

总之,这一套方案,从技术到数据支持,以及各个方面。

都是相当优秀的,可操作性极高,而且,各位国内广告人一听……最大的诱惑就是‘可以撤’!

那有些戏,确实是雷声大雨点小,播着播着观众跑光了。

马寻这个模式,可以最大程度的规避了这个风险。

这对广告主跟代理而言,实在是一个重大利好。

那么……现在开始吧!

“接下来,《神探狄仁杰》的广告招商正式开始……”

重头戏来了!

大家心里都明白马寻的意思,就是拿这部电视剧做个试验。

如果这部戏的表现好,这个新模式就肯定大行其道了。

那么,现在的关键就在于这部《神探狄仁杰》的‘素质’了。

这部戏到底如何呢?

马寻接着就进行了介绍,可一开口,就让咱们广告圈内的这些大咖都是一愣。

“这部戏,我以750万购入,所以,其制作成本应该不会超过600万……”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