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杨镐:“陛下,建奴是不是打到北京

马林当初被判为“畏敌先遁”,后守开原的时候,父子三人战死,死后没有被追责也没有追赠。朱燮元认为他并不是畏敌先遁,是在苦战之后,得知友军全军覆没,才选择率领残兵撤退。

朱由检同意了这个观点,追封马林左都督,第三子马爌承袭父功,从原本的辽东游击为昌平参将,分守天寿山,负责整备陵卫军。

北京诸陵卫军理论上有十二卫,每卫五千六百人,合计六万七千二百人,实际不足五千,并且都是鱼腩兵。

杨镐功过相抵,免罪;王化贞负广宁之败主责,轻敌冒进、用人失当、抛弃大军,仅仅带着少量亲信弃城逃跑,致使辽西防线彻底崩溃,处斩,抄家,不行诛连。

秋高气爽正适合斩人,朱由检可以容忍战败,甚至也可以允许跑路,但你得把军队给带回来啊!临阵脱逃抛弃友军,该斩!

十月十三日,朱由检再到狱中捞人,好死不死,正好撞见了通过贿赂锦衣卫来探监的,杨镐的家人,场面一度十分地尴尬。

“陛、陛下!”北镇抚司看监百户的额头重重磕在砖上,“卑职万死!这老妪说是送寒衣……”

在他的身后一个似乎是杨镐孙子辈的年轻人和疑似杨镐老伴的老妇人瑟缩着面如死灰。老妇人怀中紧抱的食盒打翻在地,一块沾了灰的酥饼滚到朱由检靴前。

朱由检冲着看监百户挥了挥手有些无奈地说道:“行了,下不为例,记得把钱还给人家。”

“至于你们二位,先出去稍待片刻,我有些话要与杨经略说。”朱由检对着祖孙二人说道

北镇抚司设立之初的职责就是掌管诏狱,后来职权有所演变,规模不断扩大,但诏狱是一直保留了下来。诏狱的牢房数量不多,狱内较为阴冷潮湿,未经审判死在诏狱内的人不少。

不过杨镐倒是没有受到拷问和折磨,他的牢房比较洁净,里面桌子、文墨、书籍都配备有。只是如今天气确实转冷,杨镐身着单衣,牢房格栅木门打开卷起的微风都让他忍不住紧了紧衣服。

“臣杨镐,参见陛下!”似乎是太久没有说话,他说话的调子变得非常奇怪,短短几个字说出来费了好大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