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将服气!”韦卫恭恭敬敬地说道。
这人原本是奴隶出身,为王通所救,又得王通传授武艺,并教会他先登营训练之法,就连“小宝”这字也是王通所赐。
心里早就把王通当成他的恩师,并对王通奉若神明。在他眼里,只要是王通说的就全是对的;只要是王通的指示就都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对王通的盲目崇拜。从哲学角度看,是犯下了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错误,违背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
(备注:学过《辩证唯物主义》的在这里吱一声。)
基于对王通的感恩和盲目崇拜,对于王通划掉他的名字将首功给到韩猛,韦卫确实是一点意见都没有。
不过,王通今天偏偏不想放过他。
而是,又继续问道:“那你可知道原因?”
“这个……”
韦卫摸了摸后脑勺,随即答道:“因为这是主公你决定的,主公的决定从来都不会有错的!”
“你……!”
王通有些窝火,狠狠地瞪了韦卫一眼。
随后,又面向众将,开口说道:
“诚然,韦卫今天确实是最先破城,先登营也杀敌最多。
首先,说说破城的事情。
北门确实是最先被韦卫攻破。但这也不仅是韦卫的功绩,而是因为北门原本就是我们的主攻目标。我们的资源,攻城器械等等,也主要集中在北面城墙。因此,北门率先攻破不足为奇。
然后,再说杀敌的事情。
尔等应该知道,这场战争,是汉人与汉人之间的战争,而不是汉人与胡寇之间的战争。
汉人与汉人之间的战争。
其最终目标并非“杀人”,而是“活人”。
即:
我们打仗,并非欲使更多的人在这个乱世中死掉,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在这个乱世中活下来!
因此,杀死敌人虽是有功。
但却没有俘虏敌人功大!
这一战,韩猛将军凭一己之力,使西门敌方守军1000多人倒戈,随后又收降、俘虏敌军5000多人。
这才是最大的功绩!
我这样说,尔等是否明白?”
众人闻言,尽皆高呼:“主公英明!”
……
王通这样说,并非是为了笼络韩猛这位新投效过来的良将。
而是王通内心真实的想法。
据砖家考证,汉末乱世开始之前,汉人的实际人口约有6500万。而到曹魏末年,汉人的实际人口只剩3000万。
(备注:再次强调不是纳税人口,而是实际人口。)
从184黄巾之乱开始,到265年西晋建立,短短81年的时间里,汉族人口减少了35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