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皇上驾崩!风云剧变

陈杰率领五万大军,在大沽口要塞驻军两万后,一路来到了河北沧州,让方志渊欣喜万分,松了一口气。

因为方志渊能够继续在河北沧州担任主将,原本就是得到了陈杰的照顾和协助。

西门堂离开河北沧州,在山东发展的越来越强大,并占据了松江府,浙东,苏南金陵,苏北等地。

同时,

西门堂更是前往汉中平叛,将汉王李贲打的落荒而逃,战功赫赫,已经成为了大乾王朝第一军。

陈杰在这个最重要的时刻,率军来到了河北沧州,方志渊的心里面,踏实了很多。

不管京城的局势如何发展。

只要西门堂的大军来到了河北沧州,那么有一点他敢保证,河北沧州在西门堂的驻守下,将绝对安全。

这次陈杰驻军天津大沽口要塞,可是直接拿到了河北沧州的驻军权。

当初的时候,西门堂只是在沧州码头驻军,并非沧州城。

但是现在,

陈杰可不仅仅驻军在沧州码头,而是拿下了整个沧州的驻军权。

原本驻扎在沧州的兵部将士,将并入西门堂麾下管理。

虽然没有正式的文书,只是皇帝的口头承诺。

但是,

陈杰现在可是山东总督,又是驸马爷。

大乾王朝风雨飘摇之际,也没有人敢让陈杰提供什么文书命令。

因此,

陈杰与方志渊见面后,很顺利的接管了整个河北沧州。

接下来,

他与方志渊聊起了正事。

与之前陈杰在天津大沽口要塞开会时的说法差不多,他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意思很简单,就是京城的局势,已经很难逆转。

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大乾王朝的京城将沦陷。

而最关键的是,西门堂只是被要求驻军在天津和河北沧州,并没有得到征召入京的命令。

所以,

陈杰就算是驸马爷,在没有得到朝廷的圣旨之前,不能率军入京城。

就算他有勤王之心,没有得到皇上的圣旨,也绝对不能出兵。

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在没有获得圣旨征召之前,贸然出兵京城,相当于反叛。

除非京城沦陷,西门堂才可以在没有获得圣旨时率军入京勤王。

这是一个死结!

因此,

西门堂只能在山东做好一切准备,应对接下来的局势。

一边是等着皇上的圣旨,看能否下令让西门堂率领二十万大军入京。

另外只能坐等京城沦陷。

金陵的筹建已经开始,陈杰在为皇室转移做准备。

说简单一点,陈杰在控局!

他不仅要稳住大乾王朝的局势,更要获得民心。

因此河北沧州成为了最重要的核心枢纽,不仅与天津大沽口要塞连接紧密,同时又与山东连接,成为一整条战线。

只要稳住这条战线,就算京城沦陷,也很容易收回来。

陈杰与方志渊摆明了态度,西门堂为接下来的局势,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方志渊对陈杰的深谋远虑,佩服的五体投地。

因此,他将河北沧州的驻军权和一切地方事务,全部交出给西门堂负责,省去了很多麻烦。

紧接着,

方志渊尽自己一切努力,配合西门堂的一系列计划。

两人相谈的非常愉快,很多工作方面的安排,陈杰都当起了甩手掌柜。

他只需要负责安排下去,接下来的事情,自然由方志渊和曾宣怀去负责。

得到了方志渊的支持,陈杰很快召集会议,开始安排河北沧州府的驻防布置。

其实在山东青州的时候,陈杰还没有出兵,就已经对接下来的局势有了计划。

首先,就是要打通河北沧州,山东,天津的直线通道。

只要守住河北沧州,以山东西门堂的基地,开始往大乾王朝其他地方辐射。

还有一点很重要,河北沧州可是漕帮的驻地。

所以,

这个位置至关重要,是金陵航线和运河的一个枢纽。

沧州的码头需要扩建,需要加大运河的承载量,才能从天津的码头上,调集更多的军用装备,往河南和西北方向运输。

由于目前陆运不畅通,铁路还没有大批量筹建。

西门堂的坦克,装甲车,拖拉机等道路没有修好的情况下,调集非常困难。

所以从运输来说,水运才是主流。

大乾王朝在河北之地有四个关口,沧州是很重要的一道门户。

陈杰占据了沧州,相当于卡住了北方的经济命脉。

所以,

必须要扩大沧州的码头建设,并增强防务。

如此一来,才能将山东生产的各种工业品,源源不断的运送到大乾各地,并能为接下来的战事,快速的提供后勤支援。

另外,

虽然沧州码头只是运河码头,但是中途必须要保证运河上的安全。

西门堂在运河之中,需要打造一支内河巡逻舰队,保护运河的运输不受干扰。

河北沧州虽然也修建了小型的造船厂,但是规模太小了,无法修缮那些大型的运输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