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母子俩对望一眼。
然后,顺治起身:
“诸位爱卿说的都很有道理,就由兵部协同议政王大臣会议先拟定一份方案,明儿早朝再议。”
“臣等遵旨。”
众人乱糟糟的出了乾清宫,只有蒋青云被留下了。
顺治眼神不善。
“爱卿,方才你为何不站朕?”
“皇上,容臣细说。”
“你讲啊。”
“皇上,压不住,不能压。朝廷是被喧嚣的民意裹挟了啊。”
顺治一惊,汗毛竖起。
“爱卿,民意如何而来?”
“回皇上,民意乃是自发形成的。如今,天下即将一统,人人都想当官,人人都想发财,故而人人都想加入南征。民意如洪,洪水来时宛如泰山压顶,朝廷只能顺势而为,绝对不能逆势而动,否则后果不可预料啊。”
顺治的脸终于黑了。
……
次日。
早朝,出兵的事又拿出来讨论了一遍。
果然!
几乎所有的满洲官都旗帜鲜明的支持朝廷多派满洲旗丁南征,现场意见之统一,比逛窑子的分歧还少。
满官如此团结,汉官当然不敢多嘴。
顺治望着底下慷慨激昂的臣子们,后背汗毛竖起。
他平静的望着蒋青云。
蒋青云也平静的望着他。
俩人眼神交流内容大约是这样的:
“爱卿,朕被民意裹挟了。”
“皇上,要引以为鉴啊。”
早朝大讨论,持续了足足1个时辰,原先的出兵方案被彻底推翻。
新方案是:
正黄旗出满洲旗丁4000,镶黄旗出4000,镶蓝旗出3000,正红旗出2500,镶红旗出2500,正白旗出1500,镶白旗出1500。
共计19000名满洲旗丁。
此外,各旗另出蒙古旗丁1000,汉军旗丁
共计14000兵。
八旗兵总计33000人。
“尼堪,朕就把大军交给你了。”
“请皇上放心,奴才一定把朱由榔、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沐天波的首级砍下送到紫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