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能把人呼来喝去,但转念一想,来日自己六塔河归来,已经得功,对方还不知道在哪里弓腰挖土,倒也另有一番畅快!
蔡秀做了领头,又带着那许多有些背景一群人,自然不肯随随便便。
等到了出发那一日,他特地托请上官,请了同判都水监丞出来给一众学生训话。
都水监衙署不大,自然站不下这上百号人。
一时众人集聚于御街之侧,又有喧闹声,应和声,说话嘈杂声,引得左右百姓来看,待听说是都水监领着学生们前往六塔河开渠,更是议论纷纷。
蔡秀擅诗,使人备了笔墨,现场赋诗三首。
他那诗早早就开始准备,不知推敲钻研过多少遍,富丽堂皇得很,不独将今日场面描绘一番,还夸赞天子圣明、都水监上下得力,又有学生,尤其太学生多么切心国是,实乃国朝之幸。
有如此臣子,必定很快六塔河通,水患尽消。
不独如此,他在其中一首诗里还特将自己同韩砺名字嵌入其中,只说昔日同为太学四子,今日二人各奔东西,一向六塔,一向滑州,己为开渠治水,彼为修补堤坝,虽难易不同,繁简各异,但一样是为了水事,为了百姓,多么激荡人心。
这样的诗拿出来,就算质量平平,大家在外头时候,也会捧场,更何况还写得的确不错。
又因那蔡秀早使了银钱,又欠了人情,私下叫人帮忙,于是这诗写好之后,很快为人抄录,不但在太学、都水监内传阅,还有人拿出去在各处诗会、文会鉴赏,颇出了一番风头。
京中学子,少有不知道那蔡秀领了成百学生,前往六塔河效力,而原本分明是太学四子之首的韩砺,却只和十来人一道去了无人关注的滑州。
同样也是蔡秀使的人在私下传扬,于是那韩砺曾经写过许多文章反对挖凿六塔河,甚至引得都水监里头专于水事的官员们都开口驳斥的事,也慢慢在学生中传开。
蔡秀本意是想叫人拿来比对,同为四子,为什么二人在都水监中得到的待遇会相差这样远,那韩砺不过嘴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还常常为博噱头,大放厥词。
刚开始时候,得人引导,倒也朝着他期盼的方向发展,然而有时候,人言一旦传得广了,往往不能控制。
京中隔三差五都涨水,莫说朝中相公大臣们,便是路边的老叟小儿,一旦说起,谁会不骂几句,更何况嘴巴最闲的的学生——正是见到路边狗儿打架,都要上去跟着汪几声的时候。
朝廷开凿六塔河,当时也是吵成一片,并非没有反对者,学生们虽半懂不懂,自认懂了,此时也跟着吵起来。
有人还不知从哪里得了韩砺先前议论水事文章,另还有其余反对者文章,一起为了这六塔河该不该修吵得天昏地暗,索性把各自先生拖了下水,再吵一遍。
吵到后来,几乎已经没有人记得当时是为了什么吵架,更无人去管韩啊蔡啊的,只顾着自己到底能不能争赢。
被水阻在半路的一群去往滑州学生,自然还不知道京中次第发生了什么。
次日一早,众人按着时辰收拾好了,在祠堂聚集,里头早摆了大大蒸笼——笼中躺的全是馒头。
村子里肉不好找,鸡蛋却好买,宋妙就将鸡蛋用了个齐活。
那馒头有香菇胡萝卜鸡蛋馅的,韭菜鸡蛋馅的,猪油拌茱萸碎油菜心馅的,还有一个茱萸碎炒酸腌菜鸡蛋馅的。
馒头们该香的香,该甜的甜,该酸的酸,该辣的辣,个个皮薄馅大,白白胖胖。
里头最受欢迎的不是韭菜鸡蛋,而是香菇胡萝卜鸡蛋馅。
香菇是干香菇泡发,比起鲜货的菌菇味更厚更香,鸡蛋炒得非常蓬松,包得也蓬松,明明已经炒过再蒸,吃着居然还是嫩滑的,又有那胡萝卜因切得大小颗粒合适,以至于熟得刚刚好,咬下去既有一点甜甜的汁液,又不至于过软过硬。
宋妙还补下了一点虾皮,提那鲜味。
这一个馒头吃下去,虽然吃的全是食材本味,但因馅料调制的好,菌菇、鸡蛋、胡萝卜、虾皮之间互相沾染借味,使得菌菇更鲜、鸡蛋更香、胡萝卜更甜,又有那馒头皮被那蒸出来的汤汁精华浸了一点点,浸润的胡萝卜红部分特别香甜。
早饭宋妙给配的米茶。
拿大米炒制,不放油,炒成焦黄色,直接用水煮开,喝起来焦米香味很浓,微微甜,微微涩,但是并不苦口,很有风味。
吃完馒头,边上又有干荷叶包好的人头饼。
大大一张叠在竹篓里,又有单独荷叶包的菜装在带了热炭的食盒里,鸡蛋炒酸腌菜、茱萸碎炒胡萝卜丝、素炒香菇丝——是给众人中午拿来就饼的。
一行人睡得饱饱的、吃得饱饱的出发量测,又有韩砺逐一教,一个一个带着做,连躲懒都找不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