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第三十四章

在前去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若有所思。倘若皇后钮钴禄·东珠因病薨逝,这宫里必定还会进来一位新的钮钴禄氏的姑娘,后宫里的局面估计又得变上一变了……

要知道,选择钮钴禄氏作为皇后的决定,是康熙和太皇太后经过深思熟虑后慎重抉择的结果,其中政治因素占了绝大部分。

与康熙四年时同元后赫舍里氏竞争皇后之位的嫡姐不同,康熙十五年入宫为妃的钮钴禄·东珠乃是遏必隆侧室舒舒觉罗氏所出,身份是庶出。此时正是平定“三藩之乱”的重要关键时期,和割据一方且手握兵权,实力强劲的几个藩王叛将相比,满洲勋贵大族和八旗将领们的支持是康熙迫切需要的。

只是,由于在康熙八年的时候,皇帝为了真正地掌握朝政大权,而不是当一个吉祥物一般的傀儡帝王。康熙设计夺回了利用他年幼不能亲政时操纵权柄、结党私营,奉先帝遗诏成为辅政大臣的鳌拜手中的权力,顺利亲政。

当时康熙对权臣鳌拜以及党附鳌拜的遏必隆予以了严惩,并且由于这两人都是四大辅政大臣之一,身后跟随的勋贵和大臣众多,这一下子,就严重地打击和伤害了以鳌拜和遏必隆为代表的满洲镶黄旗将领和其他勋贵大臣。

如果要问,镶黄旗在满族中是个怎么样的地位?

同为“上三旗”的正黄旗和正白旗不得不承认,镶黄旗在满族中是八旗里地位最为尊贵的一支,当然,实力也同样最是出众。

大清九大顶级勋贵世家1,例如乌喇那拉氏、博尔济吉特氏、钮钴禄氏、瓜尔佳氏等都出自于镶黄旗。

为了缓和自康熙八年以来就略微有些紧张和微妙的君臣关系,消除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挽回在与反叛藩王作战的前线不断败退的颓势局面。在和太皇太后商议后,身份以及背后势力寓意浓厚且年岁适合的钮钴禄·东珠就被康熙纳入后宫为妃了,从她入宫那一刻起,就是当时,不,也是直到目前为止最优的继皇后人选。

话虽然是这么说的,但是康熙十五年入宫为妃的钮钴禄·东珠手中一开始拿着的着实是一副烂牌。

严格意义上来讲,她甚至还能被称为“罪臣之女”。遏必隆之前是四大辅臣之一没错,但却在康熙八年险些因为和鳌拜结党私营而被康熙给砍了,就差那么一点。

与先皇后赫舍里·芳仪还有继皇后的有力角逐者佟佳·额林珠两人不同,以索尼为代表的赫舍里氏一族被称为“忠于事主,始终一节”,佟佳氏一族被认为“世代与爱新觉罗氏联姻联亲、休戚与共”,而钮钴禄·东珠身后只有“党比求全,几及于祸”的父亲遏必隆、“权势甚张,以帝幼,肆行无忌”“多戮无辜,功不掩罪”2的义父鳌拜。

将钮钴禄·东珠被册封为皇后的消息昭告天下之后,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满洲勋贵家族、八旗将领,她的身份足以代表遏必隆和鳌拜,此举意义不言而喻,对后面的平定“三藩之乱”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推动作用,不容小觑。

已经登上皇后之位的钮钴禄·东珠向康熙提出为已故的父亲遏必隆修建家庙的请求,她深知这个请求是一定会被同意的,甚至是给皇帝递梯子,展现他的大度和心胸,即便是罪如她父亲这般的满洲八旗老臣,他也愿意用仁德来感化。并且一国之母的仁孝之举,很符合康熙一贯以来“以孝治天下”的基础宗旨,起到表率作用。

自然,她也是有私心的,既然皇帝允许给她父亲修建家庙了,那么对外释放出的信号便是既往不咎了,别人也不会因为揣度康熙的想法而对与钮钴禄一族来往有顾忌。让钮钴禄氏一族感念她的付出,对她的额娘和妹妹好一点,皆大欢喜,不是吗?

此外,从康熙十五年到康熙十七年间,钮钴禄皇后对后宫庶务精心打理,一片井然有序,上到照顾长辈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她们,下到管理宫人,严格执行宫规等等,让一直忙于“三藩之乱”的康熙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刨开政治因素不谈,钮钴禄皇后还拥有不俗的政治素养,这估计也是她手中没有一张好牌,却让前朝后宫里无人不认同她,硬是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开出了一条道来,同时向所有人证明,她钮钴禄·东珠配得上皇后的宝座。哪怕因此积劳成疾,她也在所不惜,这是自遭遇家庭变故以后最好的选择和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