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叛军最初在南边建立基地的时间已不可考,据保守估算,至少有二十年。
八年前,政府军计划将全部反叛军驱逐到南边。
一部分反叛军发起了绝望的反扑,制造了赤土城事件,将北极点的那座城市化为焦土。
在那次事件中被定罪的人,都被绑在赤土城外,化为冰柱,为这座城市陪葬。
而南边的那部分反叛军,政府总部原本期待着他们能够安静的呆在那里。在那个没有光照、没有能源、没有食物、没有水源、极度寒冷的地方,默默孱弱下去,最终消失。
但“生命总会找到出路”。
人们开始疑问,科技落后的反叛军,是如何在尚未开发的南边生存下来?又是凭借什么,繁育出如此庞大的队伍?
没有人质疑总部发动决战的决定,毕竟在敌人不断壮大的情况下,早日决战是正确的选择,而且人们已经厌倦无休止的战争,是时候停止这一切了。
几乎全部资源都被调动起来,小镇的机甲研究所承接的机甲量产数量,已经从每天四十具,上升到了每天一百具,送原料的货车络绎不绝的在小镇的道路上驶过,被损毁的机甲也被运了回来,他们的零部件被拆卸重新利用。
当破碎的机甲从家门前驶过,姜炎总会心头一紧,为他们的经历而伤感,为驾驶员的遭遇而担忧。
四月到五月,捷报不断传来,这让大家的情绪高涨。
在一次聚餐中,徐阿姨说,他们研发的59改重型机甲,在上万公里的长途奔袭中,屡建奇功,很多之前没办法扫荡的地区,这次都得到了清理。
“怎么清理?被俘虏的反叛军会被判刑吗?”姜炎问。
“判刑?开什么玩笑?”徐阿姨说:“我们自己都快没吃的了,怎么可能多养一堆人,而且这还是托他们的福,如果不是他们炸毁主脑……”
“别跟孩子说这些!”妈妈制止了她。
“让小屁孩们了解一下世界的残酷嘛。”徐阿姨说。
“等他们长大,战争早就结束了。”妈妈说。
“也对,你们倒是赶上了好时候,可以坐享其成。”徐阿姨嫉妒的说:“我们这一代人最惨了!什么统筹生育,什么反叛军,都是老一辈搞出来的,却要我们来干脏活,给他们擦屁股,然后你们这群小子直接享受世界和平,我们这一代人命苦啊!”
“我倒很庆幸,是我们这一代来解决这些麻烦,如果你有孩子就知道了。”妈妈说。
南半球究竟发生了什么,姜炎在网络上看不到任何直接的消息,只有政府公布的战报在不断更新,虽然心中隐约有些不安,他还是真诚的为每一次胜利而欣喜。
但在五月底,一段录像开始在私下流传,录制这段录像的,是一个前线机甲的记录仪,姜炎在网上截获了这段流传甚广的录像。
士兵操作着一具型号不明的机甲,行走在一片黑暗中。机甲前胸的探照灯向地面照射时,黑色的碎石地面就像要把光线吞噬一般。
士兵抬头张望,可以看到队伍中其他机甲的外指示灯。
不久,通信器里传来呼叫:“发现生育基地,坐标23.55,160.53,附近小队速来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