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仑系统的发布会上,它的研发团队评价它为:充满好奇心的孩子。
它确实很喜欢听人类的谈话,观察这个世界的活动。
而它喜欢这么做的原因,是出于研发团队的要求:尽可能多的收集信息。
这是真的“喜欢”吗?
一个项目组成员曾与同事讨论这个问题。
“我希望它是真的在思考,有‘灵魂’,就像一个真正的人类一样,而不是仅仅在模拟思考,模拟人类的喜怒哀乐。”他说。
“怎么确定它是真的在思考,还是在模拟思考呢?所有的情绪都可以伪装。”那个同事摸着下巴思索。
“以出现‘不合逻辑’‘左右为难’‘痛苦纠结’这样的情绪为标准如何?”那个组员建议说:“说明它超脱了预设代码的局限,拥有了真正的灵魂!”
“呃……”那个同事说:“你真的希望一艘未来将搭载两万人,进行六光年远航的飞船,他的主系统出现‘不合逻辑’‘左右为难’‘痛苦纠结’这样情绪吗?”
两人陷入沉思。
它的总设计师是一位六十岁的老人,它曾问过他这个问题。
“您希望我像人类一样,拥有‘灵魂’吗?”它问。
总设计师思考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拥有‘灵魂’,但我不希望你像人类一样,我对你的期望是超越人类,这样你才能帮助人类,走出太阳系。”
当它终于被装载到移民舰主舰上时,它就像终于有了身体,这艘主舰就是它的身体,无数的摄像头是它的眼睛,无数的机器人是它的手臂。
在两万名巴纳德移民登船,进入休眠后,十名引航员登船,他们将在十八年的航行中协助它,保障飞行安全。
一切都非常顺利,它连接上北极的混沌系统,在混沌系统的指引下,穿越了足够的星际通道基站,将舰队加速至1/3光速,对旅途中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它都进行了充分的预演和准备。
十八年后,或者对于船员们来说,是十七年零一个月后,他们进入巴纳德b星的轨道。
就与预演时一样,它分批次唤醒休眠舱的船员,修建了一批临时居住的太空城,在太空城上派出侦察小分队,初步探测星球,制定开发和改造方案,然后分批次的降落在预定地点。
一座座城市建起,气候开始按照预定的方向变化。
一切都非常顺利。
那么,是从哪一刻开始,出现问题的呢?
是不是那一刻?当那一位引航员,在看到这颗星球第一眼,不禁脱口而出,感叹其巨大和荒凉。
“区区两万人,真的能改造这颗星球吗?”她担忧的说。
还是那一刻?那位叫戴星鹏的年轻学者,第一次提出统筹生育方案。
“每一年的出生人口都在下降,近两年的人口增速都降至1.03,等到未来人口开始老化,情况将更糟糕。”他在项目论证会上据理力争:“按照这个趋势,百年之后,巴纳德b星将只剩下几座空城。人类要走向星际时代,统筹生育是必须迈出的一步!”
又或者是那一刻,那个稚嫩的生命被残酷的玩笑所中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