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国际乒联改革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不仅仅只改了这一个地方。
第二,推行无遮挡发球,在发球时,不可以用身体和抛球的手、手臂及衣服遮挡对方球员的视线。
第三,实行“禁胶令”,比赛中禁止使用有毒的可挥发性有机胶水,而改成使用无机胶水,进一步降低了球拍的弹性和击球速度。
第二点和第三点出于对比赛的公正和对运动员健康的考虑无可厚非,但无法否认的是,国际乒联这一套连招下来,几乎可以说是一下子毁了不少球员十几年的心血。
乒乓球是一项无比精细的运动,球拍哪个部位接触乒乓球的哪个部分往哪个方向带动球拍会打出什么旋转的球,差一点点角度结果就会不同。
正胶反胶长胶,涩胶粘胶,不同的胶皮对于球速和旋转的影响都是怎么样的?怎样才能利用球拍和球短时间的接触打出更精彩更刁钻的旋转?
每个运动员都通过十几年血与泪的汗水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份宝贵经验。
他们对于之前的那一套规则,对于使用有机胶水的球拍,对于38毫米的乒乓球,都是刻进本能的熟稔。
而国际乒联这么大刀阔斧一改,对于这些运动员来说,不亚于吃饭的铁饭碗被直接干碎,他们拥有的精神宝藏就好像直接变成了一抔黄土消散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也不知道是国际乒联有意还是无意,宣布这些改革和实施的时间正是当年奥运会召开的前几个月。
奥运会四年一届,国际乒联宣布改革正是在奥运会年的四月份,而奥运会开始的时间是八月份。
这些改革规则一出来,直接有一批资历老实力也强的老将直接宣布退役,甚至都没留下来当教练,无他,他们的心血被毁,太失望也太难过了,更何况年纪也到了快退役的年纪,没有人去指责他们。
跟着老将退役的还有一批国家队里实力中上游但也快到退役年龄的球员,其中就有吴青柏,当时他29岁,退役后选择留在了国家队里当教练。
于是没有了前辈们顶天,小将们只好强行顶上,还好国家队当时的一哥没有选择退役,也就是当时26岁的苏海重,没关注球的不知道,关注球的球迷虽然感慨难受但也没那么担心。
然而离奥运会只有三个月的时间?改了那么多规则,要想重新练哪来得及!
可是这届奥运会开在家门口面前,关注度多大啊,观众们都还在期待再次看到三面红旗在最高处飘扬的盛况,国家队的队员们无论如何都得硬着头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