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页

即便是如此,沈梦昔还是将李素娘安排进了长安报馆,她不必去东市,只在一处民宅改建的印刷社负责档案员的工作,将已发行的报刊存档,将所有已采用和未采用的来稿分门别类登记和收存,很简单轻松的一份工,每月两千钱,免费午餐,平时有福利,年底有奖金。

李素娘十分满意,虽然报馆厨娘每日只做一餐午饭,也得月银两千钱,让她有些不忿,但只要不卖身为奴,她就知足了,否则将来儿子做官了,有个曾经为奴的阿娘,他还怎么能抬起头啊。

她平时会带些针线活儿到报馆做,也可以贴补家用。

虽说收入不是太多,但是可以踏实度日了,从前那种朝不保夕的日子总算是过去了。加上如今书刊和纸张价格都下降,读书费用的压力减小许多,李素娘整个人都放松下来。只是偶尔想到夫君为了一张假的墓葬图荒废学业,最后落得被人害死的下场,而落下几滴眼泪。

周文彦和简儿年龄相仿,却比简儿成熟得多,应是得了良师教导,行事有度,知道母亲到报馆做工后,特意到公主府拜谢,小少年已没有当年的满眼凄惶,而是眼神坚定。

进入腊月,大唐新闻,已经出到第四期,发行量也达到了万份,许多学子纷纷将自己游学经历写成文章投稿,稿酬是次要的,能够过得公主严格审稿这一关,就十分不易,并且文章可以随着报纸发行,会被天下人知晓。

沈梦昔将府中属官派驻成都太原等各大城市,一方面建立分馆,负责销售,一方面搜集奇闻轶事。带有长安报馆徽章的十二辆马车,定时前往各大城市运送报纸,同时承揽一些定向的邮递业务,价格有些高,但是绝对保证迅捷安全送达,随着时间推进,业务量稳步增长。

公主府接到崔瑾拜帖,他们夫妇要登门拜谢赠药之恩。

沈梦昔这是第一次见到崔瑾的夫人,这位房夫人是房玄龄的孙女,年约四十,长得纤弱柔美,看上去最多三十岁,沈梦昔见到她的一瞬间,脑海里已经闪过数个念头,比如多愁善感,比如“吃醋”等。

四人落座,一番寒暄,婢女在厅角煮茶,满室是浓郁的茶香。

崔瑾起身郑重长揖行礼,房夫人也跟着起身行礼,“下臣痊愈后,孙医丞告知,是殿下赠药,心下感激,只是举家搬迁,事务繁多,今日才来拜谢,还请殿下海涵!”

沈梦昔请他们落座,表示举手之劳,不必挂心。

房夫人亲手送上一份礼单,请沈梦昔笑纳。礼单上不乏珍贵之物,沈梦昔放下礼单,笑着说:“崔将军实在客气了,那几个药片,哪里值得这样丰厚的礼品。”

“殿下有所不知,这疟疾发作无常,寒热交替,生不如死,下臣备受其苦,能解脱病痛,再多的礼品也不能表达感激之心。”

饮茶两道,沈梦昔实在好奇,没忍住问了房夫人,“不知坊间传说是否属实,令祖母真的饮过浓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