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如今有了两百岁的保证,自然不需要倚赖儿孙,杀就杀了,对其他人也是个警告。
沈梦昔就有些害怕了,她还带着四个孩子呢。前几年还能撒娇卖痴,装傻充愣,可如今都四十岁了,再用这个套路,自己都觉得难看。历史上的太平公主,与张氏兄弟沆瀣一气,起码张氏兄弟是不会对她出手的。现在不同,她厌恶张氏兄弟,没有办法让自己与面首同流合污,甚至连句五郎六郎都喊不出口,他们能诬陷李重润,也就有可能诬陷自己。
她想留在长安,绝不参与朝政,以后有什么政变,都和自己无关,以后孩子们也不参与政事,碍不着李隆基的事,他也就不会针对自己了,他能建个五王府,养着兄弟,应该也能善待一起长大的胤儿简儿吧。
但武帝下了旨意,百官及皇族全部随她搬回神都。
无奈,又得一番折腾,浩浩荡荡回了洛阳。
长安报馆也跟着迁到洛阳,长安东市铺面改做了分馆。李素娘带着儿子跟去了洛阳,她已经尝到了依附权贵的甜头,心里算计着,过些年儿子参加科举,或许还能沾光呢。
而之前张罗着和公主府结亲的几个世家,都忽然没了动静。
第53章 溺水
不得不说,武帝虽有昏聩之处,但论起治国,丝毫不差男子,她临朝三十几年,对于吐蕃、契丹、突厥的侵扰和叛乱,坚决讨伐,毫不妥协,实行降则抚之,叛则讨之的策略;对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促进铸造业、采矿业和纺织业发展,文武科举,广纳贤才,各州县粮库囤满粮食,综合国力稳步上升。
又极其善于用人,可谓贤臣佞臣都用到了极致。
百姓的最基本的需求不过是吃得饱,哪管朝堂上最高处坐的是男是女。
有意见的从来都是个别权臣和世家,要他们屈膝对着女人下跪,才是最不能忍受的。所谓光复李唐,也不过是一种说辞,李显李旦都是懦弱无主见之人,这才是权臣世家最喜欢的君主。
武帝八十岁了,沈梦昔每月进宫请安一次,循规蹈矩,武帝虽比同龄人健旺一些,但是沈梦昔依然在她浓郁熏香掩盖下,嗅到了专属老年人的气味。
张氏兄弟自然更清楚这些,他们像是垂死挣扎、挥霍生命的末日之人,穷奢极欲,为所欲为,无所顾忌。武帝也更加纵容袒护他们,张氏兄弟权势滔天,无可比拟。
越来越多官员选择依附张氏兄弟,凤阁侍郎兼代理丞相魏元忠为此上奏武帝:“臣蒙先帝器重,又受陛下多年厚恩,如今却使小人居于君侧,臣之罪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