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手拍了拍揆叙的手背,胤禛笑道:“没事,方才是我一时情急,魔怔了。现在咱们什么也不用做,只需要在这里等消息即可。”
对于他的判断,揆叙一向是很信服的。既然他这样说了,揆叙也就点了点头,转头示意额尔登,“给四爷献茶。”
为了蔡家的事不出差错,阿克顿等人早早就被胤禛派了出去,分别在蔡家前后门处守着。
至于额尔登,他脑子虽然聪明,却没有急智,偏偏阿克敦却十分倚重他。
未免因着他耽误正事,揆叙干脆向胤禛提议,把也留了下来,和自己一起坐镇后方。
在胤禛没回来之前,揆叙等的无聊就拉着额尔登说话。
然后他就发现,额尔登虽然没有急智,但思虑却十分周全。只要能给他足够的时间,他就能把事情安排得事无巨细。
可以说他之所以反应慢,不是因为他脑子转得慢,而是他习惯于在一开始,就把一件事所有的发展可能都想清楚。
等到事情真正来临的时候,他早已做好了所有的准备,只要对方出的招数不是太离谱,他都能很快应对。
不过,他的见识局限于从前的生活环境,未免浅显了些,所谓的思虑周全,和真正见过大场面的人相比,还是有一段距离的。
但这样的人才也十分难得了,揆叙心思数转,犹豫再三,还是决定在胤禛面前举荐他。
他的犹豫之处既不是怕额尔登取代他,也不是怕胤禛不能任人唯贤。而是以胤禛如今的状况,纵然有再好的人才,他也不可能全部留在身边。
如今胤禛身边已经有了一个法保,又有了一个揆叙,这两个的出生都是重量级的。
若是胤禛再主动收揽人才,难免会引起皇上的猜忌。
揆叙之所以犹豫,是怕他年纪小考虑不周全,真的不管不顾,现在就把额尔登留在自己身边。
以胤禛的本事,康熙要倚重他的时候还多。
如果胤禛想要一个小小的大内侍卫,康熙肯定不会不给。但若是为了这一个侍卫,让皇上心里存了芥蒂,那才是得不偿失。
但揆叙仔细思索了一番,还是决定把事情报给胤禛,先听听胤禛的决定。
若是胤禛自己能想明白,那真是再好不过;若是胤禛一时想不明白,他正好借机提点一番。
和太子一样,揆叙也觉得,胤禛迟早是要回归朝堂,面对那些尔虞我诈的。
趁着现在还有机会,多学一些,多见识一些,总是有好处的。
因而,等额尔登献了茶之后,揆叙就随意找了个借口,把他打发了出去。
“额尔登,你到大门外守着。若是法保等人回来了,第一时间来报。”
“嗻。”额尔登半点迟疑都没有,当即领令而去。
这让揆叙忍不住再次感叹:真是个聪明人呀!
胤禛看着额尔登走出垂花拱门,才扭头笑问道:“到底什么事呀?神神秘秘的。”
揆叙也没卖关子,直接就把推荐额尔登的意思对胤禛说了。
不想,胤禛听完,却笑了起来。
“四爷笑什么?”揆叙有些不明所以,猜测道,“难不成,四爷对他早有打算?”
想到这种可能,揆叙又是欣慰又是兴奋,同时又忍不住生出些惋惜来。
——可惜皇上早早就立了太子,若不然以四爷的资质,未必没有一争之力。
这个念头还没落下,他就听胤禛笑道:“额尔登有本事,难不成只你注意到了?我早就注意到他了,也准备着等回京之后,就把他推荐给太子哥哥,少不了他的前程。”
揆叙微微一怔,这才想起来,四爷和太子的关系是出了名的好。
原本揆叙想着,太子虽然身份高贵,却母亲早逝。偏四爷的养母又是皇贵妃,位同副后。
这两个皇子之间,传出关系好很正常,但真正关系好的可能性不大。
自古以来,汉人立储都讲究:立嗣以嫡不以长,立嫡以贵不以贤。
按照汉人的规矩,若是太子的储位有个万一,最可能取而代之的,并不是近些年崭露头角的大阿哥,反而是皇贵妃的养子四阿哥。
当然,若是日后万岁爷再立了贵妃,贵妃再生了皇子,四阿哥的顺位次序就要再往后挪一下。
虽然他们满人并不讲究这些,大哥若是有心,也能自己拉起一支队伍来,和太子对抗。
可太子自幼就同万岁爷一起学习汉学,对这些东西不可能不知道。既然他知道,又怎么会对皇贵妃的养子没有防备呢?
别看四阿哥年纪小,平日行事也颇为不拘小节。但揆叙却知道,他这个小主子心里有数的很。
但凡太子对他有半点防备,他都不可能对太子掏心掏肺。
只是如今看来,他们兄弟俩的关系是真的好。
这个认知,让揆叙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以往对太子的固有偏见了。
作者有话要说: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太子倒台之后,第一顺位继承人应该是温僖贵妃生的十阿哥。估计贵妃是故意把儿子往憨里养的。
如果十阿哥不能立,下一个就应该是皇后养子四阿哥。
所以,个人觉得,对雍正继位根本不用有那么多阴谋论,他本来就又有本事,继位顺序又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