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恐怖研究所7

此时大家也讨论得差不多了,b组商量了一下,决定组内先写一个名字,试试水。

第一个写的是黄毛的名字。

这是黄毛自己提议的,目的是为了向组员证明自己不是鬼,同时也是为了在组内建立自己的威信。

b组这边不时传来“刷刷”的落笔声,相反a组这边却十分安静,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动笔。

黄毛也看出来了,相较于他们组,a组的人很散,各自有各自的想法,谁也不服谁,特别是那个背着剑的,以及那个一开始就在桌子底下玩手机的女人。

没有人能把他们统一起来,在这样的副本是很危险的啊……

他不知想到了什么,对面一声提示音瞬间打断了他的思绪。

只见背剑的那位说道:“我弃权。”

黄毛的面色有些奇怪,脑子像是没有反应过来,可以……弃权的吗?

王教授的脖子动了动,目光聚焦在观渺身上,“可以。”

此话一出,黄毛的表情有些扭曲,可以弃权的吗!!!

这时,张潇也举手道:“我也弃权。”

接着,a组心照不宣地全都弃了权。

黄毛的表情瞬间变得像调色盘一样,心里直想冲着观渺大喊:“为什么你不能早点弃权!”

求问现在划掉还来得及吗?

还没等黄毛说点什么,王教授看了看表,面无表情地下了判决,“时间到了,a组弃权,无惩罚累积;b组写错答案,得到一次惩罚。”说完仍像昨天一样走出了木屋。

至少证明了自己不是鬼,黄毛觉得也不亏。

看了看时间快九点了,众人没有再讨论什么,各自离开了小木屋,临走前大家都加了微信群,除了没有手机的观渺,所有玩家都互相加了微信,张书鹤也把意念发微信的办法告诉了众人,昨晚他就试过了,是可行的。

这一系列事情完成以后,大家都迫不及待地点进了别人的朋友圈,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看,极有耐心地从今年翻到去年,从去年翻到大前年,企图从朋友圈的内容里发现什么蛛丝马迹。

回到研究所的第一时间,张潇等人就去了张书鹤的房间,查看他的电脑。

收获颇丰。

不仅拿到了“ik”的实验数据,甚至取得了部分的监控视频。

视频时间跨度很大,内容断断续续的,更像是一种故意放出来的线索。

第一个视频是在2010年01月01日,那时应该是研究所刚刚建成的时候,画面中一名啤酒肚的中年男子过来巡视工作,一名穿着白大褂、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的男性研究人员在旁边陪同讲解,阐述着“ik”未来的发展前景,神情激动,慷慨激昂。

“到时,无论是先天还是后天造成的聋哑患者,只要通过学习和使用,就可以无障碍地和其他人交流!”

他的脸很年轻,充满着蓬勃的朝气。

中年男人点点头,眼睛眯成了一条缝,“小王,好好干,我很看好你们这个研究!”

“好的!”

叫小王的男人接着又不自在地奉承了几句,显然他不经常做这种事,恭维的话说得生疏又僵硬,啤酒肚却很是受用,笑着拍了拍他的肩。

看样子啤酒肚是这个实验的投资人,而那个叫小王的男人,很可能就是那名npc——王教授。

接下来几个视频是在实验室,“ik”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初期在几名聋哑患者身上试验,意识转化的准确率能达到80%,之后研究所找来了一批正常人,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实验,但是得出的测试结果不太理想,准确率仅有60%。

大家一致认为这是由于两者之间思维方式不同所引起的,聋哑人没有语言,他们思考大多是通过形象思维进行的,即通过对人事物的观察,进行分析想象,而正常人大部分时间使用的是语言思维。

后面的专业内容现场也没人听得懂,支线任务“帮助研究所完善这个研究”的线索或许就在其中,但是他们也只能遗憾地放弃这个对他们而言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快进着看。

下一个视频是在2015年5月22号,这一天研究所发生了一件大事——“ik”的资料遭到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