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看对面没有反应,将沙盘里这满篇字擦去,重新抹平细沙,续写道:

【我想要考科举,中秀才,乃至举人,不过缺夫子引导,可能只是非分之想了。】

不过片刻,对面高人反问他:

【你想要怎样的夫子?想从夫子那里知道什么?】

柳庭璋已经想得清楚,顺势写道:

【教我知识和道理,指导我科举,我愿尊其为夫子。】

第6章

顾采薇看到后,不由得双手一拍,发出“啪”的击掌声。她轻呼出口:“有志气,痛快!”

对面少年柳庭璋,在她脑海中那个憨态可掬的胖娃娃形象迅速消失,一个勤奋上进、雄心勃勃、目标明确的轮廓隐约成型。

柳庭璋随后解释自己为何十岁才习字,一段话又很快浮现出来:

【高人,我爹是秀才,很有学问,今年才与我娘成亲,是我继父,因此我刚学起习字。之前未曾开蒙,起步晚了,不过我不怕,多学苦学就是了。】

顾采薇恍然大悟,柳庭璋是受继父的影响才开始读书认字的吧?她很是喜欢这样子愿意奋斗而且有问必答的学生。

身为郡主,在各种宴席上多少会听说科举之事,顾采薇又常向柳祭酒请教,自然知道此时取士的各阶考试侧重点。

考秀才的乡试十分简单,无非是脑瓜子好点,能牢牢记住四书五经的原文。

考举人的院试,在顾采薇看来,就是按要求,围绕儒家知识,写出一篇说明文,一篇应用文,只要对儒家经义理解到位,熟悉官场文体,其实也不在话下。

再高一层的会试,由礼部举办,要求考生写时务策论,以儒家观念来写出某件政务应该如何办理,比如治水治旱、劝民农耕、增长人口等,顾采薇认为其实就是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