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个,她以后也要继续学习,精进学问,要是她的学习笔记、思索时随手的批注,不论怎么样都能被柳庭璋看到,夫子的尊严可怎么维护?
思绪一转,又到了这个新收的徒儿身上。顾采薇知道柳庭璋这阵子还在认字,她一时间倒是发挥不了什么引导的本事。
本想说说练字之事,不过她问过柳庭璋,知道他家境并不算富裕,他本人还日日在铺子里当学徒,读书认字时间只有靠挤。
至于练字,如今主要是用木枝在沙盘上写,再不然就是用炭笔在地上写,总之都是将就。
心神忽然发散,顾采薇想到穷苦学子,再推而广之想到如今的世道。
顾采薇胎穿来的是个叫做大熙朝的时代,并非她所知道的任何一个历史上的朝代。
几年生活加读书经历,顾采薇发现,历史在唐末之前与她所知都是一样的。唐末时没有出现五代十国,反而被个横空出世的奇人一统平乱。
奇人没有留下子嗣,他死后乱了十几年,直到一个姓顾的武将上位,有点点像是陈桥兵变的故事。
顾家坐了龙椅,一路到现在。汉族江山一脉传承至此。顾采薇估摸着,如今大概相当于真实历史上的北宋中期,不过比起那时,江山版图大多了,国家兵强马壮,百姓日子也还算安定。
朝廷之中,武将六成,文成四成。原先武将一直因为拳头硬、有兵马而有更强的话语权,不过天下承平日久,武将没有仗可打,便少了立功出头机会。
马上打江山,不可能马上治江山。太平年岁,文臣们便慢慢起来了,到了如今,虽然人数不占优,但是内阁六部体系掌握了大多权柄。
文臣中,一些是武将后人,因是有功之臣而获得当官资格。更多是通过科举而脱颖而出的学子。
士农工商,自古以来便是如此。谁能不想成为士人呢?科举之道成了天下读书人向往的登龙天阶,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不过书籍大多掌握在世家名门手中,知识便相当于被垄断。
贫家学子寒窗苦读,最好的也就是考中个举人,更多是考中秀才便止步了。所以满朝朱紫贵,不见懂农者。
长久以往,必然不利于国计民生。顾采薇是站在历史巨人肩膀上的,明白向广大百姓打开一定的上升通道,是历史的必然,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