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连忙另起话题,与国公夫人们讨论起来大家大族的日常事务,甚至说到了育儿经。大公主、二公主都有了孩子,也能说得上话,他们自然说成了一团。
三公主和顾采薇凑在一起融融细语,无非说些谁家的花园子漂亮,哪里的糕点味道还可以等等。
不一会儿,下人们一路跑着进来禀告说,新人队伍到了街口了。诚王妃先向周围一圈人告辞,去往正殿等候。
其他女眷们整整衣衫,说笑着鱼贯而出,前去正殿观礼。
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到处都是耀眼的红。闹哄哄的,人人都是一张笑吟吟的喜庆脸庞。
顾采薇得了长辈允许,站在靠前观礼的位置,眼睛一错不错地看着,身穿正红喜袍的大哥牵着红绸,引领蒙着流苏盖头的大嫂,稳稳地,一步一步,走过殿里两旁观礼宾客,走到父王和母妃面前站定。
司仪高声喊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两个青年男女一一照做,众人先是静观,不过看着诚王世子的举动,渐渐,调笑声出了来。
大哥处处照应着嫂嫂,轻声提点行礼位置,甚至不避嫌地上手搀扶。
宾客们尤其是男宾善意地起哄,直说“诚王世子真个疼媳妇”、“一对天造地设的璧人”等等。
顾采薇深深沉浸在喜庆氛围中,备受感动,都说古代男子用情不专、三妻四妾。
但是她的父王和母妃恩爱半生,今日坐在上座,两人借着宽袍大袖的遮挡,悄悄两手相牵,饱含欣慰地看着儿子成婚。
大哥之前猴急娶媳妇的模样还记忆犹新,和今日呵护百般新婚娘子的样子仿佛重叠,哥嫂应该也会是柔情蜜意的两口子。
说不定,这个时代也会遇到自己的良人?顾采薇想起了自己在现代暗恋对象,已经记不清他的眉眼,现在只后悔自己没有表白过。
所以她的恋爱经历还是空白一片,现代的二十一年相当于白过了。
礼成后,宾客根据身份不同,被引到偏殿和花厅,一共围坐了五十多桌。灯笼高高挂起,亮如白昼,光影摇曳。
喜宴开始,各式珍馐佳肴流水一般端上来,下人们川流不息,四处上菜上汤、添酒水。
信郡王为长兄婚宴献上的戏班子吹拉弹唱,热热闹闹,很是助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