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原先私塾里孩童们不到十人,如今许多家长趋之若鹜,变着法子要将自己家孩子送进来。

幸好柳庭璋也准备教书,父子两人商量过后,从报名孩子中招了将近三十个学生,秦秀才多带些,柳庭璋先带十一二个,试着树立老师威严,他要迅速适应从师兄到夫子的身份转变。

这样一来,原先的私塾院子便显得小了,地方根本不够。

孟氏将这两年间,秦秀才交给她所攒下的余财取出来,让父子们另租一套庭院来开私塾。

这一次,柳庭璋跟随秦秀才一同找牙人,找新院子,终日奔波忙碌,对于市井百姓,变换了一种大人身份去打交道,讨价还价,相互套话,实地探访,又多了一层见识,最终租定了一套前后两进的幽静小院,各方面都算合适。

炎炎五月到,迎来端午节。看罢赛龙舟,吃过各家互赠粽子,柳庭璋今年咬死说自己大了,死活不肯让孟氏在他额头用雄黄写那个“王”字,只是乖乖伸出左手手腕系上了五彩绳,腰间挂了辟邪驱虫药粉包。

随着他与夫子日益熟络,今年两人在纸上谈起端午节俗,柳庭璋描述娘亲蒸的鲜肉粽,写着:

【随着蒸煮,浓厚肉汁浸入颗颗米粒,箬叶清香,三者混合,十分鲜美。】

夫子却回复他道:

【我们这里,视咸粽为异端,家家户户都吃甜粽,以八宝、豆沙、红枣为馅,正好中和初夏湿气,吃罢口齿噙香,果不美哉?奈何我身体不能承受,一日最多只能进食一枚,常常见人眯眼大嚼,羡慕不已。】

柳庭璋倒是知道,南北各项饮食风俗,大有不同,从夫子之言来看,想必是居住在北方的。他还不忘劝慰:

【我爹说自己牙齿不好,也不敢多吃黏牙粽子。夫子年纪更长,确实应以养生为要。夏日暑气湿热,肝脾易伤,粽子自然不宜多食,切望夫子保重。】

没想到,夫子过了半晌,回他一个“哼”字,倒让柳庭璋摸不着头脑。

柳庭璋对着《易经》,半生不熟地捡了个黄道吉日,就在端午节后没几日,秦秀才和柳秀才两位夫子同坐镇的私塾,在息县开办了。

?

三月下旬,京城大公主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