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这人宦海漂浮多年,没想到在异乡驿站里吃到了久违的家乡味,一时间百感交集。

捧着这份萝卜糕,一块块金黄方正,香气扑鼻,入手热烫。

虽然用料简单,只有糯米和白萝卜丝,但是巧妙之处在于调料比例和油炸火候,他入口咀嚼,脆皮软心,只觉十分地道,简直像是久居云州之人,浸淫市井多年,才能做出的口味。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这名官员万万想不到萝卜糕出自京城娇养的幼薇郡主之手。

他不顾斯文,吃罢一整块后,擦擦嘴角,就在门外,向厨房行礼,谢过郡主赐食,报上家门。

原来这人正是礼部姓程的郎中,五品官员,算是中层官吏。此次是出京采购二皇子定亲所需的物件。

正好在驿站闲来无事,顾采薇便请他给自家讲讲京城这阵子的新鲜事。

有些受宠若惊的程郎中,拜见了诚王妃和信郡王,对着母子女三人,大致讲了讲八月初,京城大皇子娶亲的盛事。

大皇子妃的娘家也算京城豪门,大皇子又是这一辈中第一个娶妻的,自然万众瞩目,礼部为此前后忙碌了小半年。

到了婚礼之前的一个多月,皇上突然下旨加恩,要求抬高半等来办,礼部更是忙得焦头烂额,程郎中等人恨不得住在衙门里,各项繁琐事务数不胜数。

婚礼当日,大皇子这边陪同迎亲的皇室子弟有二皇子、诚王世子、三子直郡王和四子平郡王。

既然是讲给诚王家的人听,程郎中就着重说了平郡王顾采蓟出风头的事情。

原来,此时习俗,新郎迎亲时,新娘家人要考验一番,文的就是对诗对词,大皇子队伍里自然有人应对。

武的就厉害了,是一群妇女用擀面杖、细棍等物敲打新姑爷以及随亲人员,称为“棒打新婿”,算是让女婿知道,新娘的娘家有人撑腰的意思。

这日,不论女婿身份,只论亲戚,大皇子妃的伯娘、婶母们个个都准备好了,摩拳擦掌,要好好享用这千载难逢打王孙贵胄的机会。

谁知道,新郎队伍过了文关,她们这边一开后院大门,年仅十岁却身高不输成年女子的平郡王,一头冲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