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瞬间,皇上都对顾信动了杀意,想让他给他老子陪葬去。
不过,诚王生前为子请罪的画面不知怎地,浮现在脑海。皇上想起自己不省心的三个儿子,将心比心,沉沉叹息了一声,说出口的旨意变成了,驱逐顾信,令他今生今世不得进京。
这次去传旨的太监更加明白,顾信是彻底惹怒皇上,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因此,宣读圣旨时,太监念到“信罪人不孝不肖,上愧对君上,下难慰父母,敕令离京别居”一句,特地加重了音调,务必令诚王府跪了一地接旨的人,个个能听得分明。
圣旨言辞犀利、历数顾信罪状,字字像是千斤重石一样压在他身上。不,他都不能被称之为顾信了,被夺了国姓,只能留下名字——信。
好容易将旨意读完,太监将明黄绢面圣旨重新卷起,郑重托给双手向上、躬身极低的世子顾传,不忘强调一句:“皇上的意思,信公子是一步不得踏入京城了。世子不要忘记。”
送走太监一行,顾传彻底没了主意,他本想着,送信上山能得到父王、母妃的吩咐,谁能想到,今日先是收到了父王死讯,紧接着又接到驱逐二弟出京的旨意呢?
情势太过急转直下,顾传完全失了方才,不晓得如何应对。
茫茫然地,甚至不敢与二弟对视,喃喃着说:“我先去看看珍儿。”
借着要照顾幼女的名头,且行且退,低头缩肩,以手掩面,离开了接旨大殿。
第44章
从昨日被罚至今,年仅十七的信,心思如同在油锅中翻转的炸货一般,七上八下。
先是有些不服气,后来满心都是对不起父王的念头,此时再听被逐,好像都没有什么痛感,人都木了。
还算清醒的人,就是老三顾值了。他从小爱财,经营铺子颇有一套,名下产业越开越大。如今不过十四岁,与二皇子同龄,与他不认识的柳庭璋也同龄。
也可能是做生意磨练出来的机敏,顾值接受现实、随之应变的意识和能力此时就显现了出来。
他知道皇子们靠不住,皇上主意轻易不改,自家父王刚刚过逝,只怕二哥被逐一事,会成为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