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日上午,顾采薇在京城诚王府中,心里自然牵挂着学生柳庭璋,今日参加州府乡试,这是他非常重要的科举一步,不知情况如何,自然分了心神,因此正与长嫂诚王妃张氏对话,却神思恍惚,答得文不对题。
两年前,父王骤然仙逝,二哥离府离京,她年幼力微,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眼睁睁看着。
按照礼制,众人要为父王守孝三年。因此诚王一系,在办完葬礼后就紧闭王府正门,主子们个个深居简出,轻易不与人交往。
那些时日,顾采薇心中苦闷难以排解,又不敢给母妃倾诉。
毕竟母妃已经明显的摇摇欲坠了。几个哥哥嫂嫂,各有各的烦恼,顾采薇环顾四周,满腹委屈竟不知该与何人诉说。
在葬礼后,顾采薇回到自己院落的教室,边无声滴泪,边向遥远的学生柳庭璋,信笔写下丧父之痛。
可怜的柳庭璋,至今仍旧以为纸张对面的卫夫子是年过半百的隐退高人,按他推测,夫子其父自然是古稀之年而逝,因此安慰有些驴唇不对马嘴。
不过,顾采薇心领徒弟一片赤诚好意,感动之余,她也需要手头有个事做,转移注意力。
既然三年不便出门,顾采薇也没什么别的爱好,自然一面沉浸在无边无际的学问之中,一面更加尽心尽力教授柳庭璋。
直至今日,他要在乡试考场之中,展露一身所学。
大嫂正在述说关于小侄女顾珍的琐事,说着说着掩口而笑。
听到大嫂难得清脆的笑声,顾采薇被拉回心神,定睛看着为王府操劳两年、满脸疲惫的大嫂,想起两年多来的这段时光,众人的变化。
自从二哥被皇上下旨夺爵夺姓,大哥顾传就自觉扛不住事儿,总往后缩,全赖大嫂一马当先。
经事知人,大嫂的能干利落在诚王府骤遇大事时,一览无余,直让顾采薇想起在现代看过的古典名著《红楼梦》。
大嫂比其中的王熙凤还要年轻,却风采无二,顾采薇也曾毫不委婉的如此夸赞过大嫂。
可惜王熙凤这个人物符号,只有顾采薇一个人知道,大嫂不知小姑子将自己类比成了谁,只是笑笑说薇薇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