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页

这点完全不同于秦秀才,在他眼中,官员自然是德才兼备、做事老道的。

在生活中,柳庭璋时常受着后爹秦秀才毫无保留的教导,在纸上又领教卫夫子洒脱的态度,他自己也曾迷惑过。

然而正是这两位他都很尊敬的长辈的不同态度,逼迫着柳庭璋兼听并蓄,并不盲从,加上自己日渐长成,留意世间各事,细心思考,慢慢地形成了自己对于为官、为人的想法。

他跟卫夫子交流这点的时候,卫夫子用了个奇怪的词,说是他的三观正在成型,说明他在成熟,可喜可贺。

随着长长的队伍,柳庭璋终于走出了考场,驻足四望。虽然只是一墙之隔,外面这宽敞街道的景色,还是看着分外美妙。

人还在不断涌出,柳庭璋也无心逗留,终于大步向前,奔向暂住的客栈,收拾打整自己,向卫夫子报信去!

——

晚饭时分,顾采薇就有些心神不宁,时不时问身边丫鬟,什么时辰了?

按照她从柳祭酒那边了解到的各州乡试情况,顾采薇大约知道,柳庭璋会在哪个时辰被放出考场,其实是早有成算的。

顾采薇一边焦急等着柳庭璋的音信,一边在心中对自己暗暗说道:顾采薇啊顾采薇,没有想到,你就像是现代时候,送孩子去高考的家长一样作态了。

柳庭璋,对她来说,是不是就像养成的孩子呢?

好像是,又不完全是。

从心理年龄上说,她自认比柳庭璋年长十几岁,刚知道这个穷小子的时候,是将他看成支教时面对的初中生一般的。

不过时移世易,在这世,她被家人娇宠着,渐渐觉得前世、现代恍然如梦。而如今的小郡主才是真实的自己。

那么,只见过一面的柳庭璋,其实与她三哥是同年生人,在说起市井百姓生活、幼童求学细事时又头头是道,让她开了不少眼界。

她甚至问过柳庭璋关于儿子是如何看待父亲、以及父亲对儿子的期许等问题,并且对柳庭璋分外认真的回答很是上心,自己咀嚼了许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