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

有人说新皇心胸狭窄,容不下安分守边的兄长,非要挤兑抹黑,有人说新皇偏听偏信,一味依靠信郡王、平郡王这对同胞兄弟,令宗室齿冷,等等如此,不一而足。

顾信听闻,在府中冷笑,好大一盆脏水。封王恐怕忘记了,他流落江湖那几年以什么为生,正是薄薄的上下两片嘴皮子!

顾珩连先皇年号都不改,就是为了经营个好名声,结果兄长封王人还未入京,口舌是非都给自己编排上了,顾珩在宫里听到密报险些气个好歹。

不过很快他就不气了,顾信入宫求见,将自己引导民众声音的计划一一奏明,顾珩拍案叫绝,支持顾信大胆去做。

说来不过是以力破巧。封王令人传播的流言只是奔着人心阴暗而去,缺少事实依据。

而顾信在皇上支持下,先是找书生们编排了一批话本子、戏本子,内容是回顾了封王做大皇子时的不当之事、在封州鱼肉百姓的恶行,有理有据,妙笔生花。

同时顾信悄然培训了一批说书人,亲身示范,舌灿莲花,把他们撒出去,迅速占领民间舆论场。

官员、百姓听着津津有味,口耳相传,逐渐将封王传成了一个青面獠牙的坏蛋,连吓唬小儿都说:“封王要派人来抓你了。”

封王营造自己冤屈的声势,很快以失败告终,他尚且以为自己裹挟了民意。

等他在大殿上,梗着脖子质问新皇说自己何罪之有时,发现满朝文武无一人声援自己。

不论是嫡亲的岳父邢丞相还是与自己悄悄书信往来的昔日大皇子党,待他看过去有人还回避视线,封王终于意识到,事情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简单。

他感受到了迟来的慌乱,迅速转变面孔,涕泪俱下向弟弟顾珩请罪,说自己错在不够恭谦,以后一定改,求皇上放自己一马。

皇上却质问他,你还记得枉死在你手下的直亲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