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房接过信物:“小的这就去通传。”
叶遥无聊地站在门口等,手指缠着自己的发梢玩,路过的人向他投去新奇的眼光。他头上插着银钗,手腕上挂着银环,蓬松的头发在一侧梳成大辫子,辫子里夹着红绳,满是异域风情。
从前叶遥的娘也经常捋自己的辫子。他娘还经常在石头上敲烟管,接着指着远方说,“你是坤泽,不能一辈子留在北疆。留在北疆,难道等这些人标记你?”
年轻人十几岁开始分化。分化的结果有三种:乾元、中庸和坤泽。乾元最强,可以标记坤泽。坤泽相对最弱,雨露期需要受乾元支配。尤其是第一次雨露期,决计离不了乾元的信香。
叶遥顺着他娘的烟袋杆子望去,要么是互相练摔跤的匈奴人,要么是寨子里喝热酒喝出一身汗,醉到拿刀的叔伯阿姨。他挠挠头:“娘,你不是也留在了北疆?”
他娘是北疆的土匪头子,占领了边境最好的一座山,自立门户做了山大王。
他娘说:“别打岔。”然后叹息说:“北疆也有好处,这里虽然乱,但可以说没有坤泽。”
叶遥说:“娘,我们不都是坤泽?”
他娘就不说话了,提起刀下去操练寨子里的兄弟,告诉叶遥:“你也跟上。”
长大后叶遥才明白,北疆不是没有坤泽,而是几乎没有乾元、中庸和坤泽之分。他小姨是中庸,做寨子里的二把手,而寨子里的乾元却愿意屈居人下,每天乐呵呵地做点算账功夫。
一次匈奴袭扰边境的时候,他娘意外身亡,临终前让他去中原投奔亲爹。
他娘给他爹写了封信,信上说:“叶东林,叶遥分化成了坤泽。你要是还想报答我当年的救命之恩,就给叶遥找个靠谱的乾元,让叶遥度过第一个雨露期。北疆的乾元要么是匈奴人,要么是我看不上的,总之他得去中原找。”
然后她把信和信物交给叶遥,让叶遥去中原。
临走前,叶遥的小姨特别担心,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叶遥,一定要贴好后颈的抑制贴:“中原人只崇拜乾元,像你这种桃子味信香的坤泽,闻起来就好欺负。”
叶遥点头应下。他拿着这封信,换了好几匹马,终于到了叶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