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就是来举荐立储人选的,可是到底由谁来开这个头却无人知道。
“上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位爱卿思考的如何了?”皇上坐在龙椅之上俯视着文武百官,最后将视线停留在了左丞相身上,“左相,说说你的看法。”
左丞相突然被皇上提及,自己也有些始料未及。上前一步,行礼道:“启禀皇上,老臣以为,几位皇子皆为大燕的栋梁之材,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可谓是大燕之福。但三皇子为人谦逊,且处事果断,更有您年轻时的风采,所以老臣举荐三皇子为立储人选。”
左丞相的回答在皇上的意料之中,平日里他就百般维护燕若航,皇上都记在心里。如今终于到了站队的时候,他定然是第一个表明立场的。
只不过,皇上还想看看其他人的立场——譬如提出立储的大理寺卿。
“大理寺也沉寂许久了,爱卿不妨走出这一步,说说看法。”
大理寺卿先向皇上行礼,这才上奏:“启禀皇上,老臣年事已高,本无心参与此事,但您既然说了,老臣也想要分说一二。”
“如今大燕的江山是谁打下来的,大家心中想必都很清楚,可是晋王妃方才身殒不足月余,晋王并不适合参与此次立储之选,所以老臣无人可选。不知皇上可还有什么想要问的?”
皇上万万没有想到大理寺卿的回答会是这样,当初大理寺卿一手调教出了燕文泽,可是如今立储却并未支持燕文泽,这让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都觉得纳闷。
“您是三朝老臣,下官本不应当说什么,可是您这话至大皇子于何地,至皇上于何地?”说话的是一位五品官员,在朝中并不多说话,如今却是按捺不住了。
“老臣说了,只说心中所想,若是你们有何异议,老臣也尽数听着。大皇子虽为老臣的学生,但是老臣知道他还缺了点稳重,这又有何不妥?”大理寺卿并不怕他人的口诛笔伐,这也并非是倚老卖老,只是他如今已经一把年纪了,这把老骨头也不知道还能活几日。今日所作所为皆有他自己的考量,旁人的话动摇不了他分毫。
镇国公见情势陷入僵局,也上前一步谏言:“老臣以为,大理寺卿所言不无道理,但如今已是非常时刻,即便退一步讲,以品行德行,还是大皇子更为稳重。臣听闻晋王回京之日在皇陵闹了一场,虽是人之常情,但如此状态,着实不可为立储之选。”
镇国公的话看似是在说大理寺卿,但实际上是在帮大理寺卿圆他的说辞。这一招看似是在批评燕晗昭,实际上是要引出燕文泽,他的立场很明白了,既然自己的女儿已经嫁给了大皇子燕文泽,那么他作为一个疼爱女儿的父亲,自然会无条件站在大皇子这一边。
皇上大概也明白了大理寺卿的那番话,那里是无人可选,分明是逼着别人说出燕文泽比燕晗昭更合适。这一招是在逼着文武百官站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