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页

这时,双明星组的苏荷举手,把她的答案交上来。其他还在抓耳挠腮的人,有的觉得没有希望了直接停笔,还有的觉得万一等下她出错了,自己还有机会还在奋斗。

可惜,人家不给她这个机会。导演把苏荷的答案展示出来,逐一检查:“想、闷、好、忘、态、忍、想、思、念、怎。”刚刚好十个,也没有错误。导演拿出一张兑换牌发到苏荷手里,“恭喜双明星组获得兑换牌一张。”

苏荷接过一看,挥手让他的小儿子苏苏过来。别人都以为她们可以去领奖励,结果导演出来说了一句:“下面就把舞台让给苏苏小朋友了,请大家欣赏苏苏小朋友的表演。”

下面的人惊诧了一下,苏荷这才把兑换卡给她们看。原来她们获得的不是兑换奖品的卡,而是一次演出的机会。演出的报酬才是那些吃的。而且表演的人还必须是非明星才行。下面的人看了谁不骂一声导演也太资本家了吧。

不过,双明星组是一点不咻的,她们夫妻两都是艺术技能全项拉满,她们家的孩子从小在她们的熏陶下长大,上舞台都是日常,表演个节目也是小菜一碟而已。

苏苏上台表演了一小段舞蹈,小小年纪却能看出下了不少功夫,跳得引起满堂喝彩。一跳完,导演赶紧把奖励送到他手里。每组都规定了只能获得一次奖励,他们拿到东西便下场,不再继续参与后面的环节。

导演看向剩下的几组的成员,看他们着急的样子不急不慢又宣布了第二关的游戏内容。第二关是关键,比的是体力、配合还有运气。剩下五组的妈妈需要蒙上双眼,背上爸爸在孩子的指挥下到对面去解下架子上的锦囊,送到孩子手里让她打开。并且不是每个锦囊都有东西,对面架子一共绑了二十个锦囊,但只有十二个里面放了纸条。而他们需要集齐三张纸条才算完成任务。这关依然是最短时间完成者获胜,而且全程只能孩子出声,妈妈和爸爸发出算犯规,直接判为输。

导演还特别强调:“每个家庭都是为自己的组努力,不允许合作,不允许把任务物品让给别的组。”

对面架子已经放好,妈妈带着丈夫孩子站在起点处。妈妈们先蹲下,由孩子为她们带上眼罩。导演在后面提醒,眼罩一定要系紧,没有遮好或者中途掉下来的直接退出比赛。

于是,孩子手上使劲勒得妈妈们暗暗咬牙。接着便是背上爸爸们,导演还是坏心眼地磨蹭了一会才喊开始。好在爸爸们都是做演员的,也不至于重到哪里去。等到导演真的喊了开始,完全看不见的妈妈们顿了一下才试探着往前去。

孩子们马上开始指挥自己的妈妈往前走,但好几个孩子突然同时喊起来,一个喊得比一个大声,单是分辨哪个是自己家的孩子就十分费劲。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这是直播间的气氛也达到了巅峰,观众们围在屏幕前为自己支持的家庭加油,不厚道地看着妈妈们背着爸爸被孩子们指挥地团团乱转的情景。她们有时候听指挥不太清楚,又不能开口,只能硬着头皮埋头往前,结果走向错误的方向,孩子更是急得吱哇乱叫。

“哈哈哈惠惠,你别指挥了,你看你把妈妈都快指挥到场地外去了。”

“笑死,小意你同你妈妈有仇吧,都快撞上架子了,还加速加速加速。”

“小名儿,你倒是说清楚点,一直上上上,你妈妈哪里知道你让她站高点让你爸爸够得着锦囊,她估计以为你要让她往天上的方向走呢,可她又不会飞呀。”

在孩子们乱哄哄的指挥中,妈妈们总算陆续摸到了挂锦囊的架子前。然后她们发现还是低估了节目组的招数,她们怎么可能会让她们轻轻松松就拿到锦囊。她们挂锦囊的位置十分刁钻,趴在人背上的那个高度能够得着的地方一个锦囊没有。她们专门挂得高高低低的不说,挂锦囊的绳子还打了好几个死结,就怕她们能轻松完成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