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陈留芳带着三人七拐八拐,来到了一家小店,和老板要了四碗馄饨,“这家老板做的馄饨也是县里一绝,经常听几个吃不惯食堂饭的同窗提到。”
也是看到王姝中午都没有怎么吃,把大部分的面都拨到自己的碗里的,现在肯定也是饿了,这才想到这家店,还好容易找的到。
这家店的馄饨确实也担得起一绝,皮薄馅鲜,吃完之后,唇齿留香。满足口腹之欲后,陈三哥夫妻俩想着好不容易来一次县城,怎么说也要看看县城的样子,回家有的聊。王姝也兴趣正浓,想看看这个时代繁华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商铺,穿梭而过的行人。
既然大家都有兴趣,那索性就一同去游了游县城的街道。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陈家村离这里又远,家里人也担心,王姝几人逛了没多久便早早离开了,独留陈留芳一个人不舍地送妻子和陈三哥夫妇回去。
看起来,苍凉的很……
王姝可没体会到陈留芳的不舍,正和陈家人高兴的庆祝呢。
陈家人确实惊呆了,一篮粽子卖一两银子,五五分成,陈家就能得到五百文。笋壳家里捡得多,这次粽子走的又是高精路线,也是足够了。至于竹子,陈母说到,“老大,老二,你们明天去竹园砍一些回来,多少给点钱意思,意思就好了。”平时大家用的时候都是去竹园自己砍的,也不会说啥。
“老二,你明天去村子里找几个会编篮子。你和他们讲一下模样,咱自家提供竹子,一个就给八文钱。这东西又小,再加上你们兄弟,估计七八天就好了。”
“娘,这天气已经开始热了,粽子害怕坏,到时候我们估计也就一两天的时间要做好,你看是不是也得找几个人帮忙?”王姝问道。
“那行,我明天出去问一下,看谁有时间到时候过来,一天给个二十文,这可比男人出去做短工一天的还高。”陈母想着之后挣得钱,现在也阔绰的很,没有吝啬,免得到时候时间来不及,粽子出不来。
陈家人在村里忙得热火朝天,德和楼也是忙得应接不暇。李掌柜听到那天王姝出的主意,就把粽子分为了两类:一类就是陈家提供过来的粽子按照一两银子一篮,第二类就是在陈家的粽子里又加了一瓶雄黄酒,作价两两银子,本来还打算放些艾草,怕味道和粽子混了,才没有放。
又在店里挂了告示,介绍了粽子特色,还声明粽子限量。一边还放着两篮粽子展示给大家看。
人都有猎奇心理,又加上独一无二的包装,在小二的极力推荐下,自然火爆。就第一天,都已经定出去了一百篮。随后又经过几天的发酵,又定出了二百篮。李掌柜怕陈家应付不过来,叫高管事亲自跑了一趟陈家村,说了客户的预定情况,又顺便问了能否支应过来。
“人倒是没有问题,可是笋壳估计不够了,最多能再加个五十篮。”当时已经和李掌柜说了差不多就是三百的量,就是考虑到笋壳。
李掌柜知道后,自然痛心疾首,恨不得马上去变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终于不是单机模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