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等会等会啊,”秦庄又起身,匆匆去厨房拿了几个碗,挨个从大碗中分出来一些骨汤,“这么好喝的东西大家都喝啊,我一人喝多不自在啊。”说着边把几个碗放在爹娘喝奶奶的面前。
“看这孩子,非得一起喝,奶奶岁数大了,喝这个没用!”
“怎么没用了,以形补形,骨头壮,”秦庄反驳,“你看北头那个陈老汉,倒个跟头,腿就摔断了,这就是骨头不壮了,大人们阿更是得喝!”
总算劝着都喝了骨汤,又接着吃了几个铁锅烘出来的饼子,最下面有薄薄的一层金黄色的锅巴,又香又脆。
饭后回到屋里,继续看那本新淘来的书。里面有些内容秦庄不认同,但大部分的文字都正中秦庄现在的学习理解,有种路逢知己之感。
到了公布考核结果的一天,张秀才站在讲台上,翻看着拿过来的试题卷,“里面有五篇文章是优等,现在我念一下名字,李墨、郑恒、秦庄、刘默、陈酒。”然后叫上这五人走出屋子,“你们可以尝试下明年的科考,县试应该问题不大,但后面两门,你们处于可过、可不过之间。”出来的五人脸上带出一股能力被承认的喜悦,又听到在两可之间,不免有些焦虑如何提升。
“那老师,我们接下来要加强哪个方面的学习?”其中一人忍不住问了出来。
“叫你们出来就是要说这个,”张秀才摆手,稍安勿躁。“李墨,你要重视起时务,例子要举好”,扭头挨个说道。。。。。。
“秦庄,你,文章上现在的水平是够的,主要你的诗,也不要你文辞优美了,就保证最起码的对偶工整吧!”张秀才也是对这个学生的诗作无奈了,你说也挺勤奋,文章也还不错,怎么就作诗这么费劲呢?
继续道,“陈酒,你的底子还在,但能从文章看出最近懈怠了,现在要专心,如果到考前还是这个样子。。。。。。”言未尽但意已明。
几名学生听完都乖乖点了点头,打算接下来的几天就朝这个方向努力了!
秦庄也暗下决心,摒弃之前的想法,不能因为诗难作,就拖着不管,毕竟科考是考文章和试帖诗两项的!
回甲班后,继续看那本才买的书,最后几页上面,竟然有前主人总结出的作试帖诗的技巧,秦庄眼前一亮,这不是瞌睡了正好送枕头吗!
看了看,又试着写了写,秦庄发现,这个方法,可行!
后来就随意以周围的一物,来按照这种方法作诗。刚开始有点惨不忍睹,词语有浓厚的堆砌之感,虽有对偶、排比的运用,但实在生硬。
路上找物品来练,家里的一餐一饭也拿来作诗。。。。。。
等练得多了,诗作中就带出了一点丝滑,和圆润的文字相匹配,就是词汇还是不够华丽优美,生活气息严重超标,但也勉勉强强了。
翻过年来,秦庄也十六岁了,再过两个月就可以去参加童生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