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猫巷 Ker 961 字 2022-10-02

巷子里没人不认识爷爷,爷爷也没有不认识的人,老张老李老刘,只要巷子里土生土长的邻居,爷爷一字不差,大名到小名都能叫出名字。

吵闹对爱睡懒觉的文祈月来说是一种痛苦的折磨。

不过术业有专攻,文祈月花了十多年克服对声音的敏感,现在她睡觉雷打不动,任何声音与她无关。

除了吵呢,巷子大多数邻居和爷爷一样热情。平时好吃好喝敲门送上,热衷分享,有来有往不分彼此。

文祈月印象最深的是某一年,谁家小孩生病了,大伙给那家人凑钱看病,爷爷拿出她的压岁钱,硬要算上她一份。

这就导致文祈月放学回家,被小孩的父母抓住双手感激道谢几分钟之久。

那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一样了?傅懿宁一家搬来巷子那年,邻居们像是被人乘船闯入世外桃源,慌张,抵触,连同爷爷和她一起疏远排挤。

文祈月不喜欢刨根问底,但她为了小跟班傅懿宁,主动问了爷爷原因,为什么大家变了?

爷爷说,邻居们没有改变,改变的人是他。那个第一个站出来抵制开发商拆迁,拿着棍子把开发商赶出巷子的爷爷接纳了巷外的人。

这件事谁都没错。邻居们一代代生活在巷子里,四合院一代代传下去,外来人理应瞧不上巷里,巷里亦讨厌优越的外来人。

而传统摆在眼前,文家是受人敬重的大户,竟然带头接纳外来人?!所以邻居们不满,一致对外,甚至有声音提议爷爷赶走傅家。

他们不会在意傅家走投无路,只当傅家三口抱上文家大腿。

好在经过爷爷和傅爸多年努力,渐渐感化巷子里大多数邻居,傅家得以在文家继续生活,经营着小饭馆,生意还不错,有人喜欢有人无感。

爷爷拿这些事告诉文祈月,众口难调,不如做好自己。

文祈月买的东西实在太多,车上还装了回国的行李箱,两个人搬回四合院,少不了多跑几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