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是自三皇时代就有的东西,两宋的烧烤摊也是夜市的好去处,看到书里记载的冬月盘兔、旋炙猪皮肉、野鸭肉、滴酥水晶鲙甚至荔枝腰子,都令人馋涎欲滴,所以就烧烤技术,蓝蔚尚没有两宋人那么炉火纯青的技艺,可她会玩儿。
野营嘛,就是要玩得开心。
蓝蔚说编游戏就编,她撺掇一群年纪最轻的锦衣卫来跟她胡闹,搞了个什么“铁人三项”,内容是从第一个烧烤架开始,每经过一个吃一串,跑到最后一个时再喝一壶酒,最后闭眼旋转15圈,用时最短的叫谢祯赏。
一群古代人不知道“铁人三项”的来由,对这名字是没什么通感的,只耐不住这种胡闹的竞赛格外有气氛,一时间即使肃着的谢祯坐在当中,一群小伙子中间也难免有些躁动。等蓝蔚赢了第一轮,从谢祯那儿硬讨了个金镇纸做彩头,谢祯终于微微笑起来,整个营地就炸开了。
谢祯这笑,就像一个“这游戏可以继续,你们可以嗨”的暗示,他们也都忍不住了。谢祯本来确实不喜欢这个游戏,觉得胡吃海塞对身体不好,也不想让营地里多些醉汉出来,但蓝蔚清清醒醒开开心心地赢了一群小伙子跑回来了,她也就任由他们玩了。
营地里热闹得紧,谢祯却提出要去四周走走吹吹风,蓝蔚当然抛下了刚玩起来的大兄弟们,跟上了谢祯,汤醴也注意到谢祯要离开营地,便点了最老成的几个暂时组成一支护卫队。
向西离水源稍远有个村落,谢祯虽不愿意打扰他们腾屋烧饭,但论说考察民情,就着无计划的行程这么随便看看倒是更真实的。
大概村里人也刚吃完饭,还没到天暗到不得不上床的时候,村口有个小媳妇和几个大娘在唠嗑,谢祯上前去,张口就来胡话,还带着地方口音,虽然和真定口音有一定距离,但北直隶那个腔调已经十足十像了,她先自述是过路生意人,要辟条货路,问问当地村上都有哪些东西紧俏。
谢祯编这瞎话,当然不是以为村人查底不会摸去看到大张旗鼓的仪仗,但就考察民情而言,就他们尚不及调查外乡人来由的时间差,三言两语聊个天也足够。
问出不缺油盐,说明不饿肚子是没问题的,蓝蔚猜想谢祯应该放心不少,但演还是谢祯会演,她一脸可惜地抱怨了两句贩盐的官引她是白找门路去弄了,忽然话锋一转,又恭维那小媳妇:“姐姐,你这皮儿比剥了壳的熟鸡蛋还滑溜,跟城里人比哪里差了!现在城里时兴的胭脂粉,要是能往你脸上添一点,那赛过天仙哩。”
小媳妇被夸得小脸扑红,旁边的大妈也夸小媳妇说:“咱们村的葛娘相貌一等一,比那城里的大小姐还好看,不过啊——你们这些走商的,最爱借着机会卖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儿,虚头巴脑光黑心了!”
找着机会数落了一顿穿锦披缎的商人,大娘得意地结束了今天的唠嗑,最后渐渐地只剩下小媳妇一个,小媳妇扭扭捏捏,最后憋出句问:“你真有胭脂粉卖?”
谢祯当然应是,虽然蓝蔚知道谢祯是不施粉黛也没有这些东西的,但也想得到,若小媳妇真的找她订货,谢祯恐怕会慷慨大方地吩咐下属买上各式各样的时兴胭脂日后送去。
蓝蔚正觉得小媳妇这单买卖将做得极对,一个黑脸男人冲了过来,脑门上青筋暴起,张口冲着谢祯先是一句骂,训练有素的锦衣卫自然比这男人反应得快,摁着刀鞘已经挡在谢祯之前。
男人马上换了方向,一个耳刮子扇在了小媳妇脸上,拽了就走。蓝蔚正护在谢祯左手边,锦衣卫们围着别的方向,谁也没想到插手这事。
但等小媳妇被拽走了,蓝蔚倒有些怕她出事,正不知以什么理由去瞧瞧,谢祯已经发话:“跟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