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

太女观察日志 不识 1573 字 2022-10-02

谢祯眼神示意她直接说,景云便问她:“那早朝干什么呢?”

谢祯笑了笑:“这也先考究你了,你觉得我想怎么处理早朝?”

“皇姐想用阁会替代早朝?可是那样对各部的中层官员就疏远了,容易被蒙蔽,我觉得应该不能这样做”

景云才九岁,又比谢祯自己进学晚,所以谢祯对她的回答已经很满意了,于是就直接说了答案而不需要再继续启发这孩子什么:“我们本来是一日一朝,朔望大朝,但日朝其实没有必要,不如移花接木把朔望礼法性质的朝会当作常朝,这样半个月见上一次五品以上的京官——文官和武官都算——然后还有监察御史和六科、各部员外郎,也就差不多了。”

其实大部分早朝的作用和谢祯设想的阁会差不多,基本上就是那么些中坚官员聚在一起开会,但说实话大部分部门哪有那么多重要的事情要报告?每天上朝的结果是奏的事情越来越鸡毛蒜皮,谢祯实在嫌他们浪费时间已经很久了。再者,凌晨拼命克制哈欠的官员回到官署真的还能精神抖擞地处理事务吗?

当然了,朝上得少,很容易被骂不勤奋治政,但谢祯想,用成就说话永远是硬道理,冗政才是不长久的。

回到谢祯最早问景云的问题,现在景云有了答案:“六部侍郎、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军队这边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那好,我们先说文官?”谢祯牵着景云走到桌案边,拿起笔为她把刚刚说的答案都写在纸上,“六部侍郎问题不大,都察院也有必要,但通政使虽为九卿之首,但只是四方章奏由他开拆、民间情报由他分送六部,军事事务也得送到五军都督府,和他讨论实际政务实无意义。”

“嗯”谢祯忽然开始想另一个问题,如果要改成内阁制,现在的部门分工,她还不太满意。

吏部没什么问题。

户部现在掌管国家财政的度支也很合理,但以后如果由国家印纸钞,那该不该给户部管呢,如果给户部管,那它又预算又印钞又收税,每件事却都是谢祯想放进内阁里过问的,两个侍郎可不够。

礼部也是,祭祀、民族、外交、教育都归它管,谢祯早想把翰林院和国子监独立出去专门监管教育了,或许叫育才院也可以。

刑部制定审核法律的职能谢祯已经收回来了,剩下本身倒是没什么问题,只不过因为燕朝是三法司制度,刑部只是最高审判机关和各省流、徒刑以上的案件判决的初步复核机关,而大理寺才是最高复核机关,都察院则是最高监察机关。谢祯想要问询司法,就得把三个机关的主官都带上,但是吧,大理寺有点麻烦就是它可以和太常寺、太仆寺、光禄寺、鸿胪寺放在一个体系里——要不把它改成大理院吧,谢祯这么想。

工部没问题,谢祯一开始就没把天工院放在工部下属,工部这边搞建设、交通、水利,天工院那边搞科技发展,就很符合谢祯想要的职能划分。

景云搞不懂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