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五皇子娶妻, 正室之位必然只能给自己人。要知道文家是五皇子一党的中流砥柱,又与五皇子娘家有着密不可分的亲缘关系,娶文氏女并不意外,但让太子母家人去给他作小,这就显得太子一党很受被动很打脸。

可朝中官员多少耳闻金荷榭的那桩事,也就明白这口气太子一党怎么能忍得下来。

随着五皇子的婚事一经定下,免不得就要将五皇子的封王建府一并提上议案。

当今天子皇子众多,除了太子只有大皇子和二皇子均已封王建府。

最为年长的大皇子赐号为‘恭’,恭王母家并无势力,早年远赴封地,因为离京太远,又安于现状,几乎与整个朝局脱节,就连今次太子大婚都只是遣人送来贺礼,没有回京。

二皇子赐号为‘靖’,靖王封地在京畿以东极为丰沃的平江郡。生母徐氏荣为贵妃,盛宠之时极为得脸,如今母家捏着吏部大权,在朝势力亦不可小觑。去岁徐贵妃称病求得儿子入京侍疾,靖王归京敛权拢势,谁人不道一声狼子野心。

上面两位皇子都是谈婚论嫁之后封王建府,如今轮到五皇子,有贤妃及母家推波助澜,自是不能例外的。

皇帝寻思是个道理,于是很爽快地答应下来。

如此太子站出来就有话说了:“五弟既已得了赏赐拜封,那排他前面且建树颇多的老四也当得此封赏。”

四皇子当年远赴北关,好不容易收复黑沙大军,为朝廷立下何等大功,就因皇帝不待见四皇子,前面一直无视朝臣的进谏,故作疏忽也就罢。

太子不拂老子的面,往时隐忍不发,这回恰恰借题发挥,道理也是一条条给罗列出来。连五皇子都能封王建府了,若是这样还不给四皇子封赏,那皇帝这偏心眼可就偏到西天去了,休想服众。

众臣皆默,总算明白太子怎么肯闷头吃亏,原来大招等在这。

皇帝不答应也不是,答应了心里不爽,频频使眼色希望五皇子党能帮他压一压太子的势。谁知平日里多伶牙俐齿的儿子官臣这会儿全跟哑巴似的,气得皇帝心肌梗,迫于群臣压力只能应了。

穆清清醒来的时候,前朝的消息已经带回了内宫,喜色津津的皇后忙着应付后妃们的道贺,还要忙着替赵弈挑选王府的建址。

一场意外换来了一个王爵,谁说不是保赚不赔的好买卖?

穆清清这才明白,这场较量还是贤妃输给了皇后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