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你和大哥还记得做红薯的法子吧?”
全家人只有在吃饭的时候才能见到丁姥爷和丁大舅,余下时间他们都在田地间。
不是在查看水稻秧苗发的怎么样了,就是想办法在附近的村子里买些肥料回来堆肥。
“记得,其实这法子不难,就是一般人想不出来。”
可不是,所以这个法子不能外传了。
丁氏又问……
“大哥,要不等秋日里红薯丰收了,咱家再把粉条生意给做起来?”
“那成!反正农家人就是秋收之前忙,等过了秋收,都闲着呢!趁着我老头子还能干得动,也能搭把手。”
“姥爷,我是想着,做粉条需要大量的红薯,要不您回去和里正、族老们商量商量:村里的良田留着种水稻,下等田和沙地都用来种红薯。到时候等丰收了咱们就直接在村里收,乡亲们不愁销路,咱家也省得到处买了拉回来麻烦了。”
“这倒也是,咱们照着县城的价格收,村子里的应该都乐意。只不过眠姐儿,这家家户户都种上了红薯,不是个小数目啊!
全都做成粉条的话咱家人手不够;就算全都做好了,你又上哪推销去?砸在手里的话你这个庄子可是都得贴进去啊……实在不行,咱们还是像去年一样小打小闹好了。”
丁姥爷考虑得很周到,只不过太保守了一些。
“放心吧姥爷,我和赵立商量好了。他等我们第一批粉条制成后,他全部吃下,转手给过往的商人。”
“这样啊,去年赵小哥确实是都销出去了,人家大哥认识人,今年应该也差不多。成,那就这么着吧,不过啊眠姐儿,你和赵小哥得记好了,先要定金,这样亏的话最起码不会蚀本。”
其实呢,主要是赵举人即将上任,赵立自觉不会继续让他一个毛头小子继续在县衙顶职了。与其被赵举人赶出去,还不如自个自觉一些,早点退位让贤。
所以现在的赵立,又恢复了以前的样子,林眠找到他询问要不要继续做粉条生意时,他自然是满口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