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惊春一路往山里走一边张望能不能蹭到车,结果一路上去广教寺的车马倒是不少,但牛车骡车上都坐满了人,有几辆马车倒是看着人不多,可都是私人马车,也不在乎这一个人的车资。
沈惊春埋头赶路,开始那段路倒还好走,但从进山开始,就越发难行,紧赶慢赶,才终于在午饭前赶到了广教寺外,再抬头一看,还要爬三百多阶台阶才能进寺庙大门,差点没累晕过去。
可老话说得好,来都来了,总不能止步于此,因此又一鼓作气吭哧吭哧往上爬。
爬完三百多阶梯,进入广教寺一瞧,果然如祁县人民口口相传的一样,这座寺庙古色古香,每一座建筑物历经几百年风霜,非但没有一丝一毫的衰败气息,反倒飞梁画栋古朴高远,似乎一砖一瓦都蕴含着无尽的佛意。
香火缭绕的大殿里,不时有香客进进出出,木鼓声声,僧人们诵经声阵阵,大雄宝殿里的佛像庄严肃穆。
身处这样的环境里,似乎一路过来双腿上的酸涩感都松快了几分。
沈惊春在一边站了会,等心底的躁意彻底消散,才走到知客僧面前双手合十行了一礼说明来意。
广教寺这样的大寺庙香客点长明灯是常有的事,那知客僧便叫了个小沙弥来将沈惊春往后领。
这小沙弥瞧着不过五六岁的样子,皮肤是很健康的小麦色,长得虎头虎脑的很招人喜欢,沈惊春便在随身携带的小荷包里摸了一把蜜饯给他。
小沙弥道了声谢,就大大方方的将蜜饯给接了过去。
沈惊春就喜欢这种大方的好孩子:“你叫净空?我看你年纪也不大,怎么来的广教寺?”
净空丢了颗蜜饯到嘴里,甜的眼睛都眯成了月牙:“我是早产儿,生出来大夫说不好养活,正好有那算命的从我家门口过,说是如果送到庙里养到十岁,以后就无病无灾了,我爹娘捐了五十两的香油钱,才将我送进广教寺来。”
这话一出,倒叫沈惊春无比诧异,五十两可不少了,省吃俭用的,别说养活一个小孩子十年,就连一家子都能养活了,倒是没想到这净空家里居然也是个富户。
沈惊春见他口齿伶俐,心思一动,不动声色的打探了几句。
净空到底年纪还小,再者素日里也不乏问东问西的施主,便也没有当回事,加上先前那把蜜饯,也算得上是知无不言,很快就将沈惊春打探的事情给说了个清楚。
原来这广教寺自从换了寺监,除了本寺僧侣之外,也会接收前来挂单修行的信众,就跟上班一样,要帮着寺里干活不说,平日吃喝也要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