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惊春便将昨晚的事又说了一遍,陈淮听完便道:“这么做是再好不过了,张承恩也是寒门出生,连他这样的人都想着扶持家族,更不要说是你我,何况我们以后有了孩子,有家族做后盾,对孩子也好。”
沈惊春一听孩子两个字,脸色就不受控制的开始变红了。
这具身体的生日是七月初七,现在已经四月,再过三个月就是她的生日,也就是说年满十七周岁,虚岁十八了,按照京城那边的嫁女儿的规矩,也是能圆房的了。
这种事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沈惊春平日里再怎么淡定自若,真到了那时候也难免紧张。
一抬头,正对上陈淮清亮的双眼,深深吸了口气,才勉强稳住心神,只说要去厨房看看午饭好了没有,就借口跑了。
……
沈氏一族的动静太大,没几天,不说平山村,便是连附近十里八乡的村子都知道了,沈家得了朝廷的封赏,不仅要翻新祠堂,还要建个族学。
反应最大的就是同村的徐氏和陈氏两族。
徐氏还好,听到这个消息后只是羡慕嫉妒了一会,就开始高兴起来,这沈氏一族在村里不过也才三十多户,他们一个村的想将孩子送进去读书,总比外面人来的轻便些。
而陈氏其他人大多也都是这么想的,只有陈里正满心的烦闷。
事实上赏赐下来的第二天,他就想通了,不是谁都是沈惊春。
这乡下的牛生痘疮也都是常有的事,这么多年了也没见谁说牛痘可以防天花的,沈家小丫头的这份荣耀都是凭她的本事挣来的。
但是道理谁都懂,真到了自己头上,想想那个牛痘是从自家的牛身上取下来的,陈里正还是觉得满心憋屈,但是再憋屈还是不得不堆起笑容去跟沈族长道声恭喜。
如同徐族长想的一样,这个族学虽说是沈氏的族学,但既然建在村子里,那就是全村的大喜事,村里若是有想读书开蒙的,也不用再每天跑远路去别的村子了,有没有读书天分先念几年再说,再加上学堂就在村子里,来往都方便。
三家族长凑在一起,商量着沈家族学建起来后教书先生和收学生的问题。
沈族长如今也算的上是人逢喜事精神爽,非常好说话:“这教书先生的问题,阿淮说了回头会去问问闻道书院的陆院长,请他帮忙留意留意这祁县有学问的秀才可有愿意来我沈氏族学任教的,至于收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