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惊春不胜其烦, 干脆又去牙行买了一男一女俩十来岁的人回来当学徒,加上小满, 家具店一下多了三个学徒, 倒是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没几天姜莹莹就又亲自跑了一趟沈惊春这边, 解释了一下这么多天才给答复的原因。
在朝为官, 其他地方倒还好些, 但是对于户部来说,越是年底这样的时候, 越是忙的人不可开交。
况且上任户部尚书还留了一堆烂摊子下来, 姜莹莹的父亲姜铭更是忙的脚不沾地, 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去上朝上值, 原本正常散值的时间也被推后了, 常常是回到家中之时天都黑了。
姜莹莹每次去找父亲想说沈惊春拉她一起经营茶庄的事情,看到姜铭眼下的乌青, 就有点说不出了,连着几天下来等到姜铭的旬休,姜莹莹才找到机会将事情给说了。
姜铭原本还是户部侍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出入内阁了,现在不仅接替了户部尚书的位置,还直接接替前户部尚书在内阁的位置。
这内阁就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团,有什么大事小事,皇帝都喜欢找这群人商议,沈惊春献上棉花的事情,现在虽然没有一点风声泄露出来,但是基本内阁成员都知道了,尤其是姜铭这个户部尚书。
因为土地税收农务这些东西全归户部管,皇帝来年打算试种棉花,到时候派谁主事,也要户部先行选出人选之后,再交由皇帝批复。
姜铭刚开始听到闺女说出惊春两字的时候还没反应过来,但等姜莹莹说起茶庄,他就一下反应了过来。
一万两银子对于一个经年的勋贵世家来说实在算不得什么,别说沈惊春那个茶庄根本不会亏本,退一万步说,就算是亏了,那也没什么,好歹还能学到种茶炒茶的手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把手艺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祁县那边有茶,京城这边也有,那其他地方肯定也是能找到的,将炒茶的手艺学到手,姜家就可以去别的地方建茶庄,还怕这一万两银子回不来不成?
因此没有丝毫犹豫,也不要闺女出钱了,直接自己掏了私房银子出来,让闺女拿去参股,还说要是钱不够,再来找他就是。
装银票的盒子就在桌上摆着,这时候最大的面额也就是一百两,姜莹莹拿来的全都是一百两的票子,一百张银票拿在手中厚厚的一沓。
姜铭会同意投资茶庄,这在沈惊春的意料之中,但是他对于沈惊春和以前的徐长淑表现出来的诧异则在沈惊春的意料之外。
“你爹居然不知道沈惊春和徐长淑是同一个人?”
姜莹莹一阵无语:“你在想什么?我爹每天那么多事情忙,户部的事情又不是啥事都过问,就比如说我娘管着府里的中馈,每天都要跟府里还有家里铺子里的管事对账,再说细一点,拿厨房做例子,她每天只会关心今天厨房买了些什么东西花了多少钱,但是她肯定不会过问哪个菜是在哪里买的,那是底下的管事才需要了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