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兄弟还明算账呢,何况开店合伙人?”陆青青认真点头。
尽管赵守成给她开的已经是最低价了, 可买地还是花空了瓷器店去年的利润。
陆青青一朝回到解放前,虽然农场回本是迟早的事,可这大半年恐怕会比较难过。她闭门思考了一天,决定从一品居下手,扩大收入来源。
酒楼扩建短时间内不可能,改变菜品也有难度,她决定延长营业时间。
“如何延长?蓟城亥时宵禁,所有商铺都要打烊。”齐心慧疑惑的问。
陆青青笑道:“当然不是城里营业,而是城外营业。”
陆青青原来生活的现代城市,晚上十点夜生活还没开始。她计划延长酒楼运营时间,但不是在城里,而是城外。
城外官道上有不少驿馆,越靠近蓟城城门,驿馆越大,聚集的八方游客越多。有的守城官兵换防事,也会到驿馆蹭壶热酒。
可驿馆提供的餐食毕竟有限,如果一品居和驿馆协商,在那边支个摊位卖烧烤宵夜,驿馆提供住宿和酒水,有钱一起赚,岂不两全其美?
老齐从前经营一品居时,经常外出拉货,和驿馆的人熟络。陆青青拜托齐大哥出城谈生意,离城门最近的三家驿馆中,有两家同意合伙摆摊,一品居赚饭菜钱,酒钱和住宿费算驿馆的。对老齐提出的需要借用驿馆的厨房和炉灶,驿馆老板犹豫一下,最后也同意了,这样就省去酒楼的人从城里搬东西到城外的麻烦。
由于宵禁,蓟城城门亥时上锁,陆青青为了方便,把酒楼大厨分为白班组和夜班组。夜班每天戌时上班,直接在城外驿馆附近支摊子,一直到子时过,客流减少再收摊。
陆青青租下驿馆一间房,专门给夜班的大厨住宿,第二天一早他们再进城,准备当晚的食材。没想到夜宵摊刚开业,就受到许多人喜爱和追捧。除了住在驿馆的人晚上饿了打牙祭,周围的商人、旅人,甚至守城官兵,都来夜宵摊吃烤串,原本准备的食材都不够用了。
见城外摊子生意好,陆青青租了驿馆一间仓库,多囤些食材,一次存够五天的量,减少送货运输成本。
赵守成吃过几次夜宵摊,对多尔勒做的烤肉串非常喜爱。他经常吃到后半夜,但又不愿在驿馆住,于是吃完饭后就守着摊位等到天亮。和他一样等通宵的大有人在,但他们不是不愿意住宿。而是懒得花这份钱。时间一久,驿馆老板不乐意了,嘴上不说,脸上表情代表一切。
刚开始平分秋色,双方对赚得的银子都很满意。可渐渐的小吃摊占优,驿馆处于劣势,客栈老板就不乐意了,开始处处找小吃摊的茬。一会儿嫌厨房弄得脏兮兮,一会儿嫌烧烤油烟味重影响住店旅人的心情。
眼看双方合作关系即将破裂时,赵守成提出一个建议:“既然那么多人愿意通宵在烧烤摊坐到天明,为何不请驿馆老板出面,帮忙搭个临时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