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内生活的百姓大多尚有余钱购粮,不说个个面色红润,却也皆是衣衫整洁之辈。
然而,城外闻风而来的灾民,却是尽为面黄肌瘦、衣衫偻烂之人。
为防灾民生变,应对不及,官衙设立的粥棚,位于城门外约一里之地,官道左侧百米开外的树林边缘。
阿诺尔和司徒晏赶到此地时,这里已经聚集了千余位闻风而至的灾民。
虽然此时已经过了放粥的时刻,但官府设立的粥棚外仍是排了足足三条长龙。
除此之外,就连城内某些位愿意行善的富户搭设的施粥棚外,也有灾民手捧碗罐争相排队等候。
好在此地早有官府派出的官兵四处巡查维持秩序,因而灾民虽多却无乱象。
阿诺尔本以为,丛岩搭设的草棚必然不难找到。
却未料,此处竟不仅有官府命人搭设的放粥草棚。还有城内几位愿意行善的富户,命人搭设的施粥草棚。
更有先他一步到来的医者,命人搭设的义诊草棚。甚至还有个别手脚勤快的灾民,就地取材自行动手搭设的挡风草棚。
如此一来,直接导致城外一里之地,官道左侧百米开外的树林边缘,仅横向排开的草棚,就足有十多处。
阿诺尔和司徒晏挨个找过去,足足找了七八处,才找到丛岩雇人搭设的那座草棚。
这还是因为这处草棚旁边有他家的毛驴和驴车,以及草棚外挂着的医幡指路,若非如此,他俩怕是得一通好找。
丛岩雇人搭这处草棚很是花了一番心思,草棚左右两侧以及后侧,皆竖立了一排近两米高的木板。
那些木板距离棚顶还有一些距离,未将草棚是三面封死。
虽御寒不足,但若只是用来遮挡寒风和尘沙,以及阻挡孩童随意踏足其中,却已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