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页

近来宁州贵族圈中掀起一股攀比风潮,谁家宴客没有霜糖和白云露,谁家没有两块定制香味的含香膏,那说出去就是落面子。

除了含香膏,其他东西价格都不算天价,特别是霜糖,不用熬煮,一指甲盖就能让水里出甜味,有些余钱的小富人家也能买上一点尝尝鲜,感受一下贵族人的生活。

裴今给每样东西都配有说明书,白砂糖还特地给了好几份甜品食谱,加上李杏娘用本身的社交才能引那些夫人们帮着带货,很快这些东西就打开销路,日进斗金。

在偏离主城的村子里,李家作坊把人都叫到村头去开会。

“管事把我们叫出来是要干什么?”

“听说是咱们做的那些东西卖的好,要给咱们发赏!”

“那可太好了,不知道赏些什么,要是赏粮回家孩子们也能吃个饱饭了。”

工人们听到这些消息,个个喜气洋洋。

本来他们今年收成不好,又逢新刺史上任,各郡县都要涨赋税好给新刺史送礼,眼看着就要活不下去了。

谁知道这新刺史不仅不让下面人多收钱,还开办了好几个作坊大肆招工人。

而且这工人还招收女子和老汉,也不需要有什么手艺在身,他们那话怎么说来着?包教包会包分配。

那些体力不够干农活,在家只能帮着攒肥沤肥的老人和女人有了收入,就能给家里续上一口生机。

在李家作坊帮工,不仅有工钱拿,还包一日两餐,粟饭、炊饼、汤饼用的粮食那是足足的,吃下去整个人都有劲,还有味道特别好的酱豉配菜吃。

主家也不拘着把定额里吃不完的粮食往家里带,只要不会饿着肚子影响工作效率就行,当然他们也舍不得因为省那么两口吃食影响干活被赶出去。

作坊刚支起来时,那些为了省下东西往家里带最后被赶出作坊的人后来过得怎么样历历在目,他们一般每顿饭吃个八分饱,剩小半个炊饼两口酱菜带回去,能给全家省下不少口粮。

这日子过的,有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