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是限量版精装《李杜全集》,汪兄竟然抢到了!”
“我出动全家仆从在全郡各县李家商铺门口彻夜排队都没能抢到一本……”
“李家商铺公告说精装版全文被翻译成盛朝字体,自带作者生平与注解,最妙的是每首诗都有它的创作背景。”
“我听说限量版更是有二人书法真迹的拓印,和后世知名学者的点评番外,这在天界都是少之又少的!”
汪授照听着众人的艳羡吹捧,心满意足,这也是他组织这次诗会的意义所在。
他在两本相同的诗集中艰难抉择一番,最后忍痛选出一本借给大家传阅,再三嘱咐要轻拿轻放,另外一本收入私库珍藏。
诗会正常进行,几大名篇都被翻来覆去地讨论钻研其内涵深意,还有人兴之所至即兴赋诗一首,品读会又变成斗诗会,好不热闹。
酒过三巡,一句发言打断了诗会的平和。
“徐某有一问,诸位觉得这两者究竟谁更胜一筹呢?”
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自己的诗被批评都谦逊有礼的才子们瞬间变得争锋相对。
有人高喊李白天下第一,有人觉得杜甫才是真绝色,各有论点,唇枪舌剑打得硝烟四起。
“诗仙李白笔势开合、巧夺天工……”
“诗圣杜甫忧国忧民,他的诗精粗巨细、巧拙新陈……”
“只说忧国忧民这点,在场何人不忧国忧民?既是诗人就应以诗决高下,颂几句高调谁都可以,如果只因这点便说他超越诗仙,在下是怎么都不服的。”
“诗圣技法上也已臻化境……”
“我倒觉得,过于心怀民生反而使他受到局限,比如这首《又呈吴郎》,全文字句直白又无深刻内涵,番外篇也写了有人评价这首是‘律中最下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