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第五十二章

大家乍的一听要把毛利分出去个三四成,下意识就觉得心痛,想拒绝,可是听陈三郎听完,又觉得有道理——自家毕竟是普通农户,手握着这么个赚钱法子,就跟小娃娃抱着金砖在闹市走一样,很不安全啊,如果能拖了柴家、柴管事的名,那就稳妥多了。

那可是柴家,在这县里谁敢跟柴家过不去?!

要说起柴管事为何能到这么个油水充足的码头当管事,那就不得不提县里的典吏柴家了。

典吏指导的是县衙三班六房里的六房各房的头头。县衙里的设定跟朝廷到很类似,朝廷有个六部,县衙就有个六房,对应的便是吏、户、礼、兵、刑、工房六房。

柴家当家人便是那户房的头头——那可是管着县里赋税征收、催比、交纳、解运,仓储管理,民间房屋土地买卖、文契过户、纠纷处理,以及经办荒歉缓免赈济等事【注】的头头,你说权利大不大?!

而且,跟县令由朝廷派任不同,县里这些典吏都是世袭的——只要你当职时不干什么大事,县令一般也不会收拾你,可不就父传子子传孙了嘛!这样传承下来,那典吏的家族能不壮大?

这样的官职可能在正儿八经的进士眼里是不入流,可是在当地百姓眼里那可是了不起、万万不敢得罪的。

毕竟县令还有走的一天,这些典吏可是世世代代都在这,根深蒂固、势力泼天。

“可是,这柴家万一也心动了,想要这法子怎么办?”陈二郎担心到。

“那柴家要是都想要了,你还敢不给?”陈三郎被这话逗乐了。

众人一想,也是,自家不去找柴管事,日后人知道了,来找你要这法子,你还敢不给?那可是柴家!

“哎,这么想来,也只有像老三说的这样了。毕竟我们主动去找柴管事,怎么也会给我们剩口汤喝吧。”陈四郎唉声叹气到,这好好一件事,怎么越想越不得劲呢。

“哎,不这样也没其他办法了。”陈大郎也跟着叹气。

“哎,也是老五不争气,要是老五考上秀才了,咱家也不至于这么被动。”陈二郎不仅叹气,还顺便抱怨了一把兄弟——不过这话说的也没错,如果陈五郎考上了秀才,那么他们跟柴家再去谈合伙的事,怎么也更有底气些。

“好了,你们也不用这样。是,咱家是普通农户,可是大家可别忘了,我那老丈人和我那小舅子都是秀才,特别是我那小舅子,现在还去书院进学准备考举人呢。就冲着这,柴家也不会太过分的。”陈三郎见不得大家这么个丧气样,出言鼓舞到。

他这也不是说大话,曾父就不说了,毕竟年纪那么大了,这辈子可能就是个穷酸秀才了。但是曾小舅不一样啊——还这么年轻,说不定哪天就中举中进士然后就当官了。

虽然这种可能不大,但是毕竟人年轻,柴家现在肯定不会吃相太难看的——得罪人容易,修复关系可就难了不是?

“还有,我跟那柴管事关系这么好,对他的为人还是很了解的——仗义、大气,所以你们就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