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第七十一章

“爹不是说了先去老五那学,以后送去镇上吗?急什么急。”陈二郎摇摇头。

“我急什么急?小禾都多大了,既然反正都要去秀才公那,现在耽误什么时间啊?”陈二嫂火大,再一次在心里大骂陈老头偏心,同时暗暗发誓,以后这个家里只要有她在一天,陈五郎就休想回来占便宜。

“二嫂可真是想的出来,”曾小莲回了屋子也在跟陈三郎抱怨,不过抱怨对象不是陈老头,“小禾这都多大了,也就认识几个字,书都没怎么翻过吧?居然就想直接送去我爹那。”

“我爹收的学生都是想参加科举的,不说读了多少书,但是都是有点底子,已经启蒙过了的吧?”曾小莲觉得,不是自己这个当婶子的瞧不起侄子——要是陈禾真有这个天赋,她一个屋檐下这么些年了,难道看不出来?

指望陈禾去考秀才还不如脚踏实地,送到村里私塾跟着陈五郎学两年,然后去县里找个账房之类的活计靠谱——当然,她也没想到陈二嫂这次其实很是脚踏实地了一次,根本就没想过啥秀才不秀才的。

“娘你也别这样说啦,有这个心,想进学不是好事吗?”陈三郎还没开口,青杏倒是忍不住了,“以前是没有这个机会,现在有机会了,六哥说不定真的就读出来了呢。”

陈禾的年纪放在乡下是不算小了,但是在青杏看来,完全就是读书的年纪啊——以前家里没钱,就算她觉得应该多读书也没用,毕竟古代供一个读书人的花销,跟现代完全不能比。

现在家里挣钱了,陈禾又有这个心,这种事情就很值得认可啊——就算不科举,读书对于个人来说也很有意义嘛。

“就算考不中秀才,以后也有其他出路,肯定比不读书机会多啊。”

“小禾又不是不识字,那不考秀才还去什么私塾。”曾小莲觉得陈家的问题其实不是读书不读书,而是受自己思维的局限。

就像陈大郎四兄弟,其实都识字,当初要是能豁出去,跑去县里找活干,说不定过些年就挣出一片天地了。但是偏偏受老思想束缚,不愿意离开田地。

“也是,还没读呢,谁知道会是什么样。”曾小莲见女儿满脸倔强,也不跟她争,笑着附和。

晚上青杏躺在床上,想到陈禾能有机会去读书了,开心的睡不着觉,觉得自己的努力真的做的太对了。

虽然家里钱才多了这么点就已经闹出这么多事,让青杏没少在心里吐槽,但是现在看来,还是利大于弊的。

其实让青杏觉得最奇葩的,还是陈老头的变化——以前家里没钱,这明明就是一个再公正不过的当家人啊,怎么钱多了就变这样了啊?!

钱能解决问题,也能暴露问题,青杏在心里叹气,也不知道这次陈五郎的态度能不能让他清醒一点。

作者有话要说:青杏:知识改变命运!

曾小莲:又不是不识字,自己不走出去,咋改变命运......

青杏:读完书肯定就走的出去了!

今天电脑出问题了,折腾好久......有点晚了,抱歉。

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与留言,笔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