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第九十六章

宅子是个两进带偏院的,不算大,但是够一家四口住了。

“右边三间屋子是饭厅厨房柴房,左边的三间屋子,一间拿来放杂物,另外两间到时候给下人住,”这宅子全程都是陈三郎操办的,曾小莲都没来看过,这会自然也是他给大家介绍,“咱们住二进。”

正对着大门的堂屋自然是待客用的,陈三郎带着媳妇孩子从堂屋旁边进二进的院子。

二进格局跟一进一样,正屋自然是陈三郎夫妇住,陈三郎指着右边道:“青杏住右边,一间睡觉,一间收拾出来白天玩耍用,以后也方便招待朋友,剩下那间就用来做书房。”

左边的屋子夏天会西晒,不合适做书房,陈三郎收拾一间出来做儿子的房间,还有两间就留着做客房了——过几天接陈母来住,再或者老家来个亲戚,也不怕没房间了。

“偏院不是小,我找人收拾了一下,以后就用来做麦芽糖。”陈三郎带着大家去偏院看了看。

“虽然是两进的,还挺大的。”一开始青杏听说两进的宅子,还担心房间不大呢,刚刚去自己房间看了看,发现房间比陈家村新建的宅子的房间都大。

“我可真幸福!”青杏在院子里转了一圈,日子果然是越过越好的——想她才穿越来的那几年,还住隔间呢!要是一直陷在对现代生活的怀念中自暴自弃,哪来今天的大房子住?

好吧,近来赚钱有点多,青杏有点飘——把陈家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归功到自己身上了。

“这可都是我闺女的功劳!”知女莫若父,陈三郎多上道啊,立马拍马屁附和。

“小石头,你可要记住,这么好的日子都是姐姐带来的,以后你可要好好读书,报答你姐姐。”自上次嘴瓢后,陈三郎充分吸取教训,一有机会就子表决心,想让女儿知道,自己可不是那些只看重儿子的人。

“没有没有,咱家的好日子,都是爹你辛辛苦苦挣出来的。”飘归飘,该商业互吹的时候,青杏还是一点不落后的。

“......你们爷俩都厉害行了吧?赶紧把东西放进屋子里去,还要去你姥姥姥爷家,耽误太久待会你姥姥得上门来找了。”曾小莲看不下去了,打断两人的话。

曾母惦记着女儿一家,不想他们劳累赶路一上午还要操心午饭,早早就说定了让他们今天中午去曾家吃午饭,等吃了午饭曾母曾舅母带着曾小莲好好熟悉熟悉县里环境,把东西准备齐,晚上在到新家开火。

青杏一家到的时候,她已经望眼欲穿的等了一上午了,“收拾好了?咋这么久,不是跟你们说了,到时候我带着丫头去帮着你们收拾吗?干嘛这么急。”

作者有话要说:进入县里那些年阶段啦后面还会涉及一些村里的人和事,不过重点在县里啦。

关于古代城市用水那段,我参考了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的《隋唐人的日常生活》一书,里面提到唐长安城的水源有两个,一个是井水一个是渠水。我在借鉴这个的基础上自由发挥了卖水人那一段,大家看了图一乐,不要较真。

周末去了省会面试,食言了很抱歉。上周一共差四章更新,后面我会补上的。

然后重点来啦!从今天开始,凡在最新章留言的,第二天全都发红包!一直发到我补齐四章更新为止!一来算是给支持我到现在的小可爱们一个福利,二来是由此表达一下歉意。

大家如果觉得每章内容太少想养肥,也建议买了评论了再存着哟,因为我的每章好像买只要九、十个币,但是我发出去的红包到大家账上是十九个币,相当于双倍返还啦,希望大家能感受到我的心意和歉意,鞠躬